讲创新故事,做创新达人丨候选人--郭小利

用户960876 2022-10-14

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郭小利:共享铸钢有限公司铸钢工程师

图片

1.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2011年, 郭小利加入共享铸钢大家庭,实习期间便参与到集团主推的全流程虚拟制造项目研发当中。通过2年左右的项目开展,很快实现了大型铸钢件由二维转变为三维设计,由纸面版文件传递升级到系统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这2年的学习和工作中,郭小利对大型铸钢件的工艺设计流程管理以及现场制造环节有了很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随后的8年里,郭小利投入到铸钢件工艺设计工作中。接手的第一个工作便是一个大难题:匀壁50mm的北重五彩湾中压外缸,通过跟师傅们的学习以及团队的协作、帮助,顺利实现工艺的下发和产品的制造。在8年的工艺设计阶段中,郭小利主要负责燃机排汽缸、透平缸、H级、HL级 的导叶持环、匀壁类型的汽机大缸、大吨位CB2阀壳、矿机上机架、奥氏体不锈钢机壳、分瓣整铸转轮等类型产品的工艺设计以及铸造问题分析改进工作。

2. 苦心天不负,越甲可吞吴

在接手西门子HL级导叶持环产品时,因其高合金材质、大壁厚及轮廓等结构特点,传统的导叶持环铸造工艺已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需要另辟蹊径,改变原有的铸造方法。郭小利及其团队绞尽脑汁,最终决定采用单半式铸造成型方法,成功实现此类产品的工艺突破和制造生产。在研发奥氏体不锈钢机壳铸造工艺时,因此类产品凝固收缩与常规的合金材质、马氏体水电材质等差异较大,通过资料查询、模拟分析以及实验验证等过程探索,郭小利先掌握了奥氏体材质的机壳等铸件收缩特性,再通过尺寸设计、铸造工艺补缩设计等,实现此类产品的成功国产化制造,突破了此类产品国外垄断的制造现状。在突破分瓣整铸转轮类产品铸造工艺时,因其结构中依次交替分布多张叶片,叶片型线环绕扭曲,常规模具生产已无法实现此类产品的整体式制造,且因结构中存在厚大热节、凝固过程中散热困难等,铸件粘砂趋势明显。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分析成型设计方法、铸造过程粘砂问题等解决措施,采用3D打印成型设计,直接3D打印成型砂芯;优化砂子类别和目数,并配比合适的涂料施涂工艺,成功实现分瓣整铸转轮类产品的顺利生产和质量保障。

3. 创新千古事,得失寸

 在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过程中,郭小利个人迅速成长,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国家级创新成果《多种创新方法在制造企业的融合与应用研究》1项、自治区科技成果《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叶片铸钢件研发》、《大型乙烯离心式压缩机配套奥氏体不锈钢机壳铸件研发及产业化》等6项、参与发表著作《企业创新方法实践-多种创新方法在制造业的融合与应用》1项、以及发表论文6篇和发明授权专利8项。

在荣誉的背后,郭小利也有过很多的惨痛、失败教训,给公司以及工艺团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他引以为戒,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扎实理论基础,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完美无缺。从事了多年的技术方面工作后,郭小利已经成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工程师,设计方面严格执行工艺理论标准,面对顽疾问题能够不逃避、不妥协、坚持不懈进行分析和改进。在郭小利看来,只有强大自身方能在面对难题时游刃有余。在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下,他不断分析问题原因、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与学习,提高工艺设计水平,产品质量也自然稳步上升。这些还远没有达到郭小利对自己的要求,他凝神静气,不断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探索,心中有目标,脚下就有路。他像一条奋力游动的鲨鱼,化短为长,打造属于他的强者之路,完成他的人生跨越。

图文来源:宁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