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种质创新与粮食安全分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

徐琴 2022-11-28

96f63a0f1e4d4698ebd0f7e3f8c3d9b.jpg

2022年11月26日,由中国作物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种质创新与粮食安全分论坛在线召开。论坛进行了“宏观展望”“种质创新与科企合作”两场直播,10位国内外科学家、企业家受邀作主旨报告,40余位专家在zoom会议室报告与交流,8100余人次通过中国知网、科普中国直播平台在线观看。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种业振兴和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源泉,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本次论坛聚焦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科技创新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与会中外嘉宾就创新种质资源、加快种业科技进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最新科研成果、科技进展、产业化现状,深入探讨粮食安全的新成就、新任务、新对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


05d4f02230b87a926bfb48b1842b8da.png

刘录祥研究员、王文明教授主持宏观展望论坛

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研究员与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王文明共同主持上午的宏观展望论坛

图片

万建民院士做报告

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生物育种与粮食安全”报告中展望了国际种业的发展趋势,他指出,关键技术突破是种业振兴的核心,未来种业的跨越式发展有赖于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报告分析了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国内种业发展面临基因资源深度挖掘亟待加强、农业生物基础研究原创不足、前沿育种技术短板依然突出等六大方面的挑战。

图片

邓兴旺院士做报告

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做“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报告,对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的研发过程进行了回顾,相对于第一代三系法和第二代两系法,第三代技术具有容易用、低成本、无风险的优点,在国际上占据了最领先的地位;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已完成可行性验证及商业化版本,并开展了国际化研究。

图片

张健首席做报告

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首席技术官张健做题为“国际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与特征”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研发过程和转基因产品、全球转基因法规审批的相关要求,并从监管体系的责任、转基因作物研发与产业化监管流程、标准操作流程、抗性管理经验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生物育种产业化的监管体系。

图片

张洪程院士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会长、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与大家交流了“水稻无人化栽培实践与探讨”。他在报告中分享了水稻无人化栽培的研发思路,从创新核心技术系统、配套技术系统、田间无人化作业工程技术构建与示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水稻无任何栽培的研发进展,指出该技术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达到水稻丰产优质协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图片刘录祥研究员做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做题为 “小麦种业科技现状与发展”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全球小麦产业的基本情况,分享了麦基因组序列的正式版本的发布、育种关键技术的创新日趋成熟等小麦种业科技的五大进展以及中国农科院实施的增粮行动计划;未来,小麦种业要瞄准重大品种的培育,以及精准的栽培配套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应用,不断提高小麦产业发展的韧性。

图片

陈学伟教授做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学伟在报告“从水稻与病原菌互作机制到水稻绿色生态种植”中分享了增强水稻抗病性方面的研究思路及研究进展。研究筛选鉴定了水稻广谱抗病资源、克隆了水稻广谱抗病基因、培育了水稻抗病优质新品种,为深化植物免疫和抗病机制提供了理论新视角,为防治病害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新手段。



图片

杨平研究员、贺闽教授主持种质创新与科企合作论坛

下午的种质创新与科企合作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平、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贺闽主持。

图片

康振生院士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在题为“作物抗病性与病害持续控制”的报告中阐述了新时期植物保护面临的挑战及我国作物病害整体情况,指出抗病性利用中存在抗病品种比例偏低、抗原种质稀缺等问题,提出抗性遗传改良思路、抗源材料的创制途径及,综合防控措施。他指出,要促进重大病害的绿色防控,作物病害绿色防控永远在路上。

图片

Beat Keller教授做报告

德国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印度国家农业科学院院士、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Beat Keller在报告“Improvement of wheat disease resistance based on genomic approaches and genetic diversity”中就改良小麦抗病性分享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包括如何使用生物技术来探索出更多的生物资源、培育更多抗病基因。他指出,在未来小麦育种中,要更加注重小麦基因组学研究。

图片

李军民副总裁做报告

大北农创种科技常务副总裁、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李军民做题为“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及展望”的报告。报告对国内外粮食概况及我国开展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进行了介绍,对国内玉米、水稻、小麦等几大农作物种业发展形势做了详细阐述,并就国内种业企业创新面对的困难提出建议。她指出,我国种业科技成果显著、供种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种子企业核心地位逐步稳固,种业发展迈向了新台阶。

图片

Evert Jacobsen 教授做报告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植物育种实验室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勋章获得者Evert Jacobsen在报告“Is the future potato variety still 4x or 2x?”中指出,对于二倍体和四倍体育种来说,野生近缘种基因渗入仍然非常重要;相较于四倍体育种,马铃薯二倍体育种将具有非常大优势,能保证产量也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未来几年,马铃薯二倍体育种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图片

Nicholas Talbot 教授做报告

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诺里奇研究院教授Nicholas Talbot在报告“Investigating the Cell Biology of Invasive Growth by the Rice Blast fungusMagnaporthe oryzae”中介绍了水稻稻瘟病如何侵染宿主植物的组织,分享了他对稻瘟病浸染机理的研究进展,研究鉴定到稻瘟病菌侵染过程中位于附着胞的一个膨压感受器,指出膨压介导的稻瘟病菌的侵染是由激酶感受器Sln1调控的。

图片

毛长青董事长做报告

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毛长青在“科技为本、金融为用 做大做强种业产业”报告中指出,多技术融合推动种业向4.0阶段升级,资本与科技同样是种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目前,中国种业迎来了战略发展机遇期,政策大力扶持,技术应用产业化前景更加明晰,体制机制更加贴近产业。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作物学会承办,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学会协办。

中国知网回放

11月26日上午

知网上午.png

https://k.cnki.net/courseDetail/22260

11月26日下午

知网下午.png

https://k.cnki.net/courseDetail/2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