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院士开讲》第十二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航天精神引领梦想起飞

孔苡亭 2023-01-05

       《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是“科创中国”与抖音联合打造的大型视频知识类栏目,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主讲嘉宾,栏目在“科创中国”微信公众号同步播出。

       航天工程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梦想与荣光。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与航天工程技术专家龙乐豪作为主讲嘉宾,为我们讲述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与爱国奉献的中国航天精神。

       自力更生 托举大国长剑腾飞

       航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实力的有力凭据,在航空航天的科研项目中,运载火箭是最核心的部分。

       什么是“运载火箭”?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的龙乐豪院士缓缓道出,“简单来说,就是能提供宇宙速度的飞行器,或者说是运送有效载荷到太空预定轨道的运载工具。我本人曾是这一型火箭,还有它的哥哥‘长征三号’甲,以及它的弟弟妹妹‘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这三型火箭的首任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在充分利用弹道式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研究成果与技术的基础上,我国运载火箭逐步发展起来。据龙乐豪院士回忆,“长征运载火箭在导弹基础上起步,也就是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用我们国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轨道,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又是由‘东风四号’原来的远程地对地弹道导弹,加一个第三级固体后形成。”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虽然我国在当时排名世界第五,可是“东方红一号”这颗卫星的重量高达173公斤,相当于在我们之前四个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的总和还要多将近30公斤。此外,这颗卫星的轨道倾角和轨道高度都居世界前列,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火箭发展的起点比较高。为了纪念这一天,国务院于2016年将其定为“中国航天日”。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1975年我国为发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启动研制的一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龙乐豪院士表示,“在当时,如果单靠东风五号洲际战略弹道导弹直接发射同步卫星,力量还不够大,必须要再加一个上面级火箭。加什么样的上面级火箭,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中之一是将第三级采用跟第一、二级一样的推进器,这项技术难度不大、相对成熟,完成任务的把握性也较大,对于我们这个队伍来讲可以少吃点苦。但是我本人和我的团队积极主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家毅然选择了更艰难的第二条道路,即研制以液氢液氧作为高性能推进剂的这样一个第三级火箭,而彼时世界上采用这项技术的只有美国与欧洲。我当时是这个火箭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别看现在谈起来寥寥几字,这在当年别提有多困难了。”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世界先列。自1986年2月起,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长征三号”甲乙丙三型更高性能的运载火箭接连诞生。其中,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首指苍穹,首战告捷。龙乐豪院士透露,“至今,该系列火箭已发射129次,成功率达98%,再过几天,129这个数字也即将刷新成130。”

       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已经成功研制了三代22型以液体为主、固体为辅的固液混合基础级运载火箭以及五种上面级火箭。截至7月8日,已经发射了425次,将770余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世界第一,发射次数位列世界第三,入轨精度世界一流。

       硕果累累 航天精神点燃奋斗引擎

       一代代长征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嫦娥”奔赴月球,“天问”探访火星,航天员进驻“天宫”,数十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变强、自主创新、壮我国威,最大程度维护了国家安全,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约7小时后,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陈冬、刘洋、蔡旭哲3位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正式开启。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十四号在任务期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即将迎来空间站建成时刻,实现几代航天人的梦想。

       细数我国航天逐梦的脚印,龙乐豪院士的眉眼间满是自豪。

       “中国航天精神成就了中国航天,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我认为最根本的法宝是航天精神。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事业。”龙乐豪院士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航天人在长期的实践和活动当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我们把它概括成为航天精神,应该说,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五十余年的变迁,航天精神也有多种提法,多则24个字,少则16个字的表述,爱国与奉献这样一个核心内容始终没有变化。爱国是精髓,奉献是主旨,自主是根基,协同是最主要的支柱,攀登是我们那一代人,以及我们的前辈、今天接力的青年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我们老一代的航天人即将成为历史,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的队伍正逐步年轻化。未来,青年人一定会超过我们,不仅是因为他们如今的起点较好,还有现今他们的知识条件、知识面等各方面都比我们强得多。”龙乐豪院士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一定要我说对青年人有什么希望,我期望他们不忘初心,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现在走在第一梯队里,今后是一定要登上世界顶峰的,我希望青年人把这种态势一直保持发展下去,让中国的航天更多地去造福中国的百姓,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历经长途跋涉,中国航天人一路风尘仆仆,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留下一串串闪亮而坚实的脚印。风华正茂苦奠基,龙乐豪院士耄耋之年仍奋进的精神,也将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勇做摘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