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肉瘤规范诊疗到精准治疗,从科普宣传到肉瘤的防筛诊治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3-02-06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杨吉龙 不像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这些耳熟能详的大瘤种,骨与软组织肉瘤对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较为陌生,甚至不知道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的医生看的是什么肿瘤。以至于在门诊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病人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肩周炎来就诊。原因就是病人把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当成了普通的骨科,以为只要科室名字中带“骨”就可以看骨相关的疾病,这个时候往往要跟病人解释什么是结缔组织、间叶组织、肉瘤等。患者对骨与软组织肿瘤常见疾病认知的匮乏可见一斑,更不用说预防、筛查及康复了。 “肉瘤”这一名词进入到公众视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这位年仅21岁的家中独子患滑膜肉瘤,其去世前上传到网络的一段话,让人感到心酸的同时,也让公众开始了解“肉瘤”这一疾病。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的另一大类疾病恶性黑色素瘤,也在《非诚勿扰》电影上映后开始为大众所了解,同时也掀起了色素痣、皮肤肿瘤、黑色素瘤的科普高峰。 与宣传科普程度低相对应的,是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较差的预后。在去年年初,曾接诊过的一个14岁的小女孩,大腿脂肪肉瘤术后仅1月就发生多发腹盆腔转移。经常有10-20岁左右的患骨肉瘤、尤文肉瘤的孩子,在经历着与疾病的残酷斗争,在恐慌和不安中挣扎,其亲人也深陷悲痛。每个肉瘤患者背后都有一个沉重的家庭,痛苦的不仅是患者本人,也包括患者的亲人和朋友。 因此,提高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的科普宣传程度,以及提高患者预后,任重而道远。同时,只有做到“厚积”,才能“薄发”。 2022年度中国抗癌协会授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团队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获奖内容为“骨与软组织肉瘤精准化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奖人:杨吉龙、宋金纲、杨蕴、邢汝维、滕胜、赵军、廖智超),以表彰该团队在肉瘤诊疗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 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历经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建立并完善了骨与软组织肉瘤精准化诊疗体系,为肉瘤保肢技术的建立、发展以及综合治疗手段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作为全国最早的临床医师进修班及卫健委继续教育项目的承办单位,为全国培养了大量的肉瘤及黑色素瘤诊疗专业人才,还主持或者参与编写了二十余部相关专业书籍、教材、指南、诊疗规范及专家共识,并发表了数百篇基础科研与临床诊疗的论文。依靠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这个平台以及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团队的努力,有幸获得了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个奖项,但从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的宣传和诊治角度来说,深感未来任务依然艰巨,责任依旧重大,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肿瘤防治,科普先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的领导下,肿瘤科普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樊院士所提到的,“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三分之一的肿瘤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治愈,剩下三分之一的肿瘤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持续的科普教育,提高民众健康意识”。肿瘤科普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肿瘤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使我们的诊疗模式转变为防(预防)、筛(肿瘤筛查)、诊(早诊及精准诊断)、治(早治及规范治疗)、康(肿瘤康复)的立体多层次模式。我们团队近年来也不断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向公众科普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的简单鉴别及防治。例如,杨吉龙教授在天津电视台大型健康访谈类节目“百依百顺”科普恶性黑色素瘤的常见临床表现及与皮肤色素痣的鉴别;在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讲解恶性黑色素瘤的预防和诊疗;编撰科普图书《认识肉瘤》、《骨与软组织肿瘤百问百答》等,回答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等等。同时先后成立天津市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开办黑色素瘤专病门诊,利用自媒体形式宣传等,尽最大努力宣传科普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的相关知识。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不断的“厚积”,终于有了“薄发”:因为身体局部肿块或皮肤色素痣变化而就诊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使部分患者提前发现了肿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预后。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延误了治疗时机,预后较差。因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科普宣传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宣传,并且不断改变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公众才会提高意识,达到科学防癌的目标。 提高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同样需要不断的治疗方法、手段和药物发展等积累才能看到提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软肿瘤科历经40余年,针对肉瘤患者保肢率低的难题,建立了肉瘤精准外科保肢治疗技术体系,如首次提出肉瘤外科屏障切除的原则、首创不离体无水乙醇灭活神经血管技术等,并积极发展,将虚拟仿真技术、医学影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及3D打印技术等拓展并应用于临床。此外,探讨并完善了隔离肢体热灌注、后装放疗和术中放疗等放疗技术、肉瘤术后组织修复技术等。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安罗替尼、阿帕替尼等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进行PD-1单抗+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肉瘤的II期临床试验及生物标记物探索,同时建立可靠的肉瘤分子标记物的筛选及转化研究体系。正是有了这些前期的积累,肉瘤及黑色素瘤患者的保肢率大大提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这些成果离不开前期的努力,期间也遇到了失败和挫折,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当治愈的患者一个个顺利出院时,心中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油然而生。 无论是科普宣传还是精准诊疗,都任重道远。在樊代明理事长的领导下,中国肿瘤的科普宣传有了长足进步。而随着中国抗癌协会五件大事“建大军,开大会,写大书,立大规、创大刊”的依次完成,代表世界水平又具有中国本土经验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已经完成出版工作。相信全国的肿瘤医务工作者将在樊代明理事长和中国抗癌协会的领导下,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战胜肉瘤! 2022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和科普奖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