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乐“胃”央,医影厚道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3-02-10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应实 “厚道”没有固定含义,它是一种精神体现,“厚道”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它更多的是对生命的一种诠释。众所周知,“厚道”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校训,“厚道”更是医学工作者的高尚品格,“厚道”承载着医学的传承与希冀,厚道之人,方可为医! 胃肠道肿瘤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因为随着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越来越多的国人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对于健康的威胁,闻之色变。大家都希望能更早的发现和更早的治疗,更希望能彻底攻克这座“碉堡”,然而,现有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依靠形态学指标并不能早期、敏感的反映疗效和提示预后,难以实现精准的“寻影觅踪”。 针对上述难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医学影像科孙应实教授团队坚守“厚道”传统,长期致力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疗效和预后评价的影像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不断攻克难关,在磁共振功能成像早期评效,扩散加权成像非高斯模型算法探索、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预后风险要素确立和风险体系构建等领域均开展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临床应用为目标的系统研究,精准的“寻影觅踪”迎来了曙光。 2022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将一项二等奖颁给了《胃肠道恶性肿瘤疗效和预后评价的影像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团队(获奖人:孙应实、张晓燕、唐磊、朱海滨、李晓婷、朱海涛、孙瑞佳),旨在表彰该团队在推动胃肠道恶性肿瘤疗效评价和预后监测的影像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贡献。 十年如一日,厚积必薄发,我们团队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率先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应用于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早期评效,开展多种非高斯模型扩散成像算法的创新应用;(2)创建了疗效和进展预测的人工智能辅助模型,包括结合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技术建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MR预测模型、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的CT预测模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前治疗后肿瘤退缩分级的MR预测模型等,并完成模型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验证;(3)提出了基线MR检出的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建立影像学病理退缩分级评分(mrTRS)等预后风险要素,推动胃肠道恶性肿瘤预后分层风险系统的构建。这些成果实现了影像精准指导临床诊疗,有效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发展。 研究成果在全国各地播种开花,自2013年起此该项目关键技术陆续在全国8省9家医院完成了5年以上的临床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能力,惠及超过180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研究成果被SCI收录期刊论文19篇,总影响因子高达104.4,并被国家卫健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2020版CSCO中国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胃癌诊疗指南(2020版)》纳入应用。项目团队连续举办了5次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肿瘤影像规范化检查与精准诊断高级研讨班”及多次区县级学习班,培训专业人才逾2500名。并在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欧洲放射学年会ESR上多次口头发言,扩大了国内研究团队的国际影响力。 景岑禅师有云:“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项目团队不会满足于当下,现有的成果是未来继续努力的前进动力。相信在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实践中,项目团队将继续围绕精准影像指导临床实践为方向;以大幅减少误诊、漏诊,促进个体化诊疗实现为目标;以避免过度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经济负担为己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真正践行团队一直以来的初心,那就是“大医精诚、寻影觅踪、德厚为民、重道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