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年会成功举办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3-04-10

2023年4月7日—9日,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年会”在长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近50位国内外著名科研及医疗机构从事神经科学与神经病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大会还特别邀请到段树民院士、袁钧瑛院士及TonyWyss-Coray教授、DaltonJamesSurmerier教授、AndrewB.Singleton教授做特邀被告。会议围绕以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了学术报告和讨论,汇报和交流了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本次会议为国内外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融合交流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神经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线下参会人数超过300人次,参会代表踊跃提问,与讲者进行交流,会议氛围友好而热烈。 大会开幕式上,会议主席周嘉伟教授、陈生弟教授和会议执行主席唐北沙教授先后致辞预祝本次大会顺利召开,并对中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提出展望。 4月8日上午,大会邀请了浙江大学章京教授、青岛大学脑科学与疾病研究院谢俊霞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倩教授、苏州大学药学院镇学初教授进行主持。在特邀报告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TonyWyss-Coray教授针对大脑老化和神经退变的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精彩报告;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DaltonJamesSurmerier教授从线粒体功能障碍角度出发,介绍了线粒体氧化应激机制在帕金森病病理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接下来的“AD发病机理”学术专场中,来自清华大学药学院的鲁白教授从药物临床转化方面进行了神经退行性疾病新型治疗策略的精彩报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叶克强教授介绍了针对α-syn沉积成像的的PET示踪剂开发研究,从神经影像学角度有望促进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上海交通大学的徐楠杰教授介绍了神经退变早期的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和突触丢失相关研究。 在“线粒体与衰老、帕金森病”学术专场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刘光慧教授报告了衰老的编程和重编程研究,介绍了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复活在衰老机制和生物标志方面的研究进展;南华大学的张灼华教授结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ATP13A2通过溶酶体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调节海马突触功能的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刘兴国教授介绍了帕金森症线粒体质量控制新途径—线粒体溶酶体胞吐。 4月8日下午,大会邀请了中南大学唐北沙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乐卫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军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泓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商慧芳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评议教授进行主持。在特邀报告中,由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的袁钧瑛院士进行了特邀报告—RIPK1,细胞死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报告介绍了RIPK1在细胞死亡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作用相关进展。在“PD前驱期的临床研究”学术专场中,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春风教授介绍了睡眠障碍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结合团队的研究工作针对帕金森病的昼夜节律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进行了专题报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坚教授从临床角度出发,介绍了生物标志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AD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现状对于PD相关研究的启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肖勤教授结合团队近期研究成果介绍了肠道微生物组学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组学对于帕金森病诊断的重要意义;康复大学的姜宏教授介绍了一种“Ghrelin”在帕金森病中的机制研究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本次年会还特别设置了针对35岁以下博士及博士后的优秀会议摘要报告,研究生李雨凝、肖雪、刁玉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各位专家也予以了点评和讨论。 在“炎症、铁死亡与神经退变”学术专场中,同济大学医学院的郑加麟教授介绍了细胞外囊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并进一步作为治疗靶点和给药系统的潜在治疗前景;南京医科大学的杨硕教授介绍了固有免疫在多发性硬化症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刘聪教授结合团队研究工作与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帕金森病致病蛋白病理性聚集的分子机制研究。本次大会还设置了针对青年研究员的青年学者报告,邀请来自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刘勇教授介绍了小胶质细胞在TDP-43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中南大学的刘琼教授介绍了NOTCH2NLC基因GGC重复扩增在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中的机制研究。 4月9日上午,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周嘉伟教授、厦门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张云武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免疫与化学研究所赵简教授、复旦大学彭勃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刘佳副教授进行主持。在特邀报告中,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前任理事长、现任监事长段树民院士就团队在酶体蛋白水解酶cathepsinD的在神经变性疾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精彩报告,并勉励青年学者沉下心来,深耕细作。来自美国NIH的AndrewB.Singleton教授介绍了国际帕金森病遗传学研究组织GlobalParkinson’sGeneticProgram(GP2)的最近研究进展和研究计划,邀请国内外同行共享帕金森病的遗传资源,助力帕金森病遗传病因的解读。在第五个学术专场“PD发病机理”部分,来自美国NIH的Huaibin Cai教授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在帕金森病家系中克隆的新基因——DAGLB,并详细介绍了该基因相关的功能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脑智中心刘静宇教授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在特发性震颤中克隆的新基因,并介绍了团队在该基因致病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青年学者报告由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的杨伟莉教授介绍了团队在PINK1、Parkin在猴模型中的功能研究。 在“AD及其他退行性疾病研究”学术专场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沈璐教授为大家报告了团队在骨代谢及骨脑轴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从临床问题出发并再次转化到临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刚教授介绍了团队在痴呆的语言障碍评估手段的开发和应用相关研究,并展望了该方法未来的临床转化与应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雪晶教授介绍了大肠杆菌触发LRRK2转基因小鼠肠道α-突触核蛋白病理形成的相关研究工作,并介绍了该成果所指导的临床应用,展望了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新治疗手段的前景;南京医科大学刘妍教授报告了基于人脑类器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构建及机制研究工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学术报告后,分会秘书长王刚教授主持了闭幕式。首先由会议执行主席沈璐教授宣读了本次大会优秀墙报获奖名单,分会主委、副主委及与会专家代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研究生及青年学者进行了现场颁奖。唐北沙教授致闭幕词,对所有与会代表、专家进行了感谢;会议主席周嘉伟教授进行大会总结,他表示通过这次会议,各位神经科学、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专家同道相聚长沙,共享这一次学术盛宴,促进了国内外基础与临床研究学者的广泛交流,促进了神经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在会议结束之际,感谢积极参与会议的授课专家、主持专家及同道,并期待在成都再次相聚。 CNS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上海市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