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协:“科普之声”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2-04

来源:河南科协

     央广网河南分网6月25日消息(记者 彭华)“有人认为喝绿茶能预防胃癌,这是真的吗?现在就从绿茶说起……”一大早,在郑州市文博广场晨练的王大妈一边活动筋骨,一边听着手机播放的“科普之声”。王大妈告诉记者:“自从去年孩子帮我下载了蜻蜓FM,我每天都听科普之声,知道了想健康得懂科学,想养生得懂科学,不想上当受骗也得懂科学。”旁边和王大妈一起晨练的李阿姨插话说:“以前相信街边发的小广告,被拉去听‘养生讲座’,免费领几个鸡蛋以为占了便宜,结果最后不是高价买了连批号都没有的保健品,就是买了‘啥病都能治’的治疗仪。自从知道科普之声,我出去散步锻炼听,上街买菜听,在家做家务也听,感觉这过日子都离不开了。”

   大妈们口中的“科普之声”,是河南省科协针对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发展出现的伪科学、假科普传播泛滥,结合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发挥自身科普素材丰富、广泛联系专家的优势,着力把好科普产品的源头关,致力于打造科普产品生产的“中央厨房”,联合省内16所高校和相关领域科技专家,精心打造的一档权威科普音频节目。记者从河南省科协获悉,截至6月24日12时,“科普之声”点击播放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

   科普之声是河南省科协科普信息化工程开展线上科普推广的重要形式之一,除了通过遍布全省主要社区和村庄的科普大屏、科普大喇叭定时定向为群众推送科普音频、视频节目外,河南省科协还创新科普推送服务模式,通过科普之声为大众提供“随身听”的科普广播节目。

   科普之声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宗旨,紧紧围绕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生活百科、识骗防骗等方面的科普需求,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及时做好热点科普和应急科普,并将科普广播搬上互联网,与互联网音频聚合平台“蜻蜓FM”联合推出科普专辑,受众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各取所需”选择收听自己感兴趣的音频节目,实现了科普知识的分众化、精准化传播。

   在机关工作的崔女士听了科普之声,感到受益匪浅,她说:“以前微信朋友圈里经常有类似‘粉丝是塑料做的’、‘黑木耳是染色的’,‘西瓜不能和桃子一起吃’等貌似科学的提醒,吓得什么都不敢吃了,听了科普之声的科学解释,才知道了科学真相,明白了有的打着科学旗号的其实是伪科学,相信科学、学习科学知识才能健康生活。”河南工业大学的一位范姓同学深有体会,曾经他的同班同学因为要买一部新款手机差点被“套路贷”,听了科普之声“骗局揭秘”才明白套路贷的危害。

   河南省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曹奎表示,科普是科协的主责主业和“看家本领”,要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机制,推动科普工作转型升级,着力把科普之声打造成为科普工作的品牌,实现科普“进村(社区)、入户、到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普的新需求新期待。


责任编辑:杨洋(微信13017671981)



来源:hnskxwx 河南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cyMTEyMw==&mid=2651679020&idx=3&sn=c6177eaf879c65e09c90f5d04a771cd4&chksm=8b654760bc12ce7683acc85f415f33e01e54e1f8b43224bbb0f8c498e149c4159a134312464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