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发现头低位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预后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3-05-10

国际著名医学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陈会生教授团队原创临床研究“头低位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前瞻、随机、多中心、探索性研究”的最新成果。不同于传统的药物或手术治疗,该项研究可通过体位疗法,进一步改善脑梗死预后,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急性脑梗死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办法包括血管再通和抗栓治疗。但受到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只有少数人群能够接受血管再通治疗及从中获益;而抗栓治疗的目的又是侧重于预防卒中复发及进展加重。良好的侧枝循环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因此开放侧枝循环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如何能够安全有效的增加侧枝循环是临床挑战。

陈会生教授团队的前期动物研究提示,低头位治疗可以明显增加脑内血流灌注、减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低头位治疗在临床操作方面简便易行,临床个案观察也发现了可以增加脑灌注,改善临床结局。但是否低头位治疗能够通过增加脑内血流灌注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目前在国际上尚无这方面的研究。

为解决这一临床困惑,依托辽宁省脑血管病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科研团队,由北部战区总医院陈会生教授牵头的多中心、开放标签、盲法结局评价的随机临床研究,于2018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的10家医学中心开展。

该项研究历时3年总共纳入了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受试者,首次在中国人群中证实,低头位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等严重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展示了改善患者90天神经功能预后的良好前景。

基于这一重大研究发现,团队拟启动大样本的I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低头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创新的脑梗死治疗策略提供有力的临床证据。

刘港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