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熙炎:七十年有机化学探索路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3-05-11

在中国化学界,有这样一位科技工作者,从链霉素的提炼、牛胰岛素的合成,到核原料萃取剂P-204的工业合成,再到金属有机化学新领域的开拓。新中国一系列化学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都有他的身影。他就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陆熙炎院士。

建国初期,抗生素是关系人民健康的急需药品,大部分依靠进口。陆熙炎在汪猷先生的领导下,通过研究,在国内首先从链霉菌发酵液分离纯化制得盐酸链霉素氯化钙复盐结晶,为中国抗生素工业作出了贡献。陆熙炎:“一查到这篇是用离子交换来分离链霉素,过去不是的,是用酸碱的办法来分的,这个情况跟后来的有的催剂刚好相反,开始用离子交换,后来用溶剂提取,链霉素开始用溶剂提取,后来用离子交换,这个反映出工业上的问题。那个时候要离子交换树脂,没有怎么办?汪先生就很清楚地说,没有,我们自己做。马上就这样想,不考虑其它,要完成这个任务第一。”

1965年,我国完成了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壮举。在这个有数百人参与的项目中,陆熙炎参加了牛胰岛素A链全合成的早期工作,完成了A链十六肽的合成。陆熙炎:“它后来发现不同的分段来做,有个总结概念,一个大的肽一个小的肽,一个15肽,一个7肽,这样一个大一个小弄出来不好,最好两个平均一点,一个11肽,一个10肽,这样拼起来比较好一点,它后来是这样一个概念。开始的时候这个问题不认识,(推进难度大)那也没办法。”

1970年代初,陆熙炎与他人一起完成了光学仪器防霉剂SF-501的工作,并于1983年获得国家创造发明奖二等奖。陆熙炎:“那个时候组里面接受了一个任务,那些年轻的人接受任务,做一个军工望远镜怎么能不长霉。我们就筛选哪些化学品可以杀死霉菌的,筛了以后,就想办法把这个药放在望远镜里去,能够防霉。这个东西后来经过十年还是蛮好的,十年在西双版纳没有长霉。这个实际上我在旁边,有一些问题他们来问问我,就讲一下。”

1970年代末,陆熙炎开始研究金属有机化学,在金属有机基元反应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些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钯催化有机合成新反应。1990年代,陆熙炎发现的叔膦催化的[3+2]环化反应,即目前大家熟知的陆氏反应,是世界上早期有机催化人名反应之一,被多次用于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为中国的有机合成化学能够走向世界作出了引领性贡献。陆熙炎先生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在科学研究中硕果累累。但他始终淡泊名利,一生秉持“科学研究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耐得住寂寞,坐得起冷板凳”和“只有做深,才能精,抓住偶然性,才会发现新”的科研理念,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呕心沥血,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陆熙炎  (1928.8-2023.1)

有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视频出品: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