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保罗·纳斯: “如果评估不合格,我也得离开”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3-07-14

保罗·纳斯 图片来源: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见习记者 孙滔

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英国科学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牛顿、达尔文、克里克和霍金早已深入人心;陌生在于,我们对当前英国科学的认识是模糊的。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首任所长兼首席执行官保罗·纳斯是英国细胞生物学家和生物化学家。他因发现并阐明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对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机制获得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于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那么,在保罗·纳斯眼中,英国科学又是怎样的?《中国科学报》近日对其进行了专访。

《中国科学报》:今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0周年,英国有什么纪念活动吗?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对于英国意味着什么?

保罗·纳斯:英国的庆祝活动会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进行,因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主要在伦敦国王学院,而对其解读是在剑桥大学。不久前,我还参与了一档科学类电台节目为此庆祝。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英国有3项重大发现,一是18世纪牛顿的运动定律,二是19世纪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进化论,三是20世纪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这3项伟大发现大约每100年出现一项。我认为,后两者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与遗传学和进化有关,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英国伟大发现中的一个,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中国科学报》:请谈谈你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故事。

保罗·纳斯: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是我创建的,也是欧洲最大的医学研究所,有1500名科学家。它以弗朗西斯·克里克命名,而克里克是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我一生特别尊重克里克。在他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那年,我才4岁,而在我求学期间,他已经是一个传奇。他后来搬到了美国,在我访问美国以及他返回英国的时候,我们见过很多次。我还邀请他来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作了多次演讲。

他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智慧的人,也是一位非常深刻的思想家。他年轻时可能有些傲慢和野心勃勃,但在晚年之际却风度翩翩、彬彬有礼,像传统的英国绅士。他非常有才华,会全面看待问题,同时从实验和理论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某个问题。

《中国科学报》: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保罗·纳斯: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有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70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与大部分研究所和大学不同的是,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吸纳了全球各地的好经验。

第一个不同是,我们的1500名科学家和120个研究小组没有部门之分,没有像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之类的学术院系之分。正因如此,学术兴趣之间的沟通障碍很少,各个部门负责人也没有争夺资源或奖项的情况。

第二个不同是,我们向整个生命科学领域最优秀的人开放,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每个研究小组组长职位,有超过400人申请,竞争激烈程度超过我见过的任何其他地方;每个博士研究生位置的申请多达三四十人。这意味着我们的标准会非常高,因此我们可以找到最优秀的人才。

第三个不同是,我不会让每个研究小组变得庞大不堪,而是控制在5到10人,不会达到二三十人。这样,组长就可以照顾好他们的学生和博士后,紧密跟踪实验台上的研究。

最后,我们每隔几年就要对每个小组评估一次,如果评估不合格,我也得离开,我们这里没有混日子的“枯木”。

目前,研究所正在与中国科学院及北京、上海等地的主要研究机构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如交换学生和博士后。我计划明年访问中国,希望能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科学报》:英国近些年一直在推“超级科技大国”,英国人是不是对这样的计划特别推崇?

保罗·纳斯:这是一个宏图,但我不确定英国政府是否已经制订了这个宏大的计划。政府要我写一份关于如何让英国科学发挥作用的报告,我刚刚把它提交给政府,并提出了许多建议。政府的工作确实需要改进,需要在科学研究上投入更多资金,也需要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来提供这笔资金,而这在此之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目前,政府支出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谷底,但我们仍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将资金提供给合适的人。

为什么这很重要?因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人类社会的大多数进步在某种程度上都基于科学、健康和新技术,基于对世界文化和对科学影响的理解。我对此举双手赞同,但我们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计划来实现这个目标,希望在未来几年会有改进。

《中国科学报》: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科学的影响,尤其是ChatGPT带来的影响?

保罗·纳斯:我对机器学习很感兴趣。我认为,机器学习可以帮助发现事物是如何运作的,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需要思考的数据。而ChatGPT会对教育等领域带来变革,但我们必须始终记住,它所做的只是在互联网上搜索所有单词并以特定方式将其组合在一起,而互联网上的内容并非都是合理的,也并非都是连贯的,你靠ChatGPT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所以从教育研究的角度来看,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将精力集中在思考正确的问题上,但仍然需要大量的想象力来分析、理解并产生思想。

对于人工智能,很多人确实会为此担心,如果我们只是任由公司开发,就会像社交媒体一样失控。但我认为,只要我们是明智的,只要它能够得到适当的监管,我们就无须担忧。它是一种新生事物,但我不害怕它。

《中国科学报》 (2023-07-14 第1版要闻)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7/375357.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英国 研究所 研究 弗朗西斯·克里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