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化物所固-液摩擦起电机制研究获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3-07-18

固-液界面的摩擦起电与表界面性质相关,在界面双电层理论、油液摩擦静电防护、润滑与润湿性原位监测、新型能源收集等研究领域中成为新的热点,但其内在工作机制及其应用仍是亟需探究的关键难题。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道爱团队近年来在固-液界面摩擦起电机理、调控策略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固-液界面摩擦起电受材料表面成分、结构、润湿性、液体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表面成分的不同影响其摩擦起电得失电子的能力,表面结构及润湿性影响其接触面积及摩擦电荷的双电层性质,液体的离子浓度、酸碱性影响固体表面对离子的吸附。近期,该团队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水-固、油-固界面摩擦起电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发展了基于结构与组分设计、非对称离子排布(图1a)、润湿性(图1b、c)等因素的固-液界面电荷调控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Small和Nano Energy上。

为了对界面摩擦及润湿状态进行原位实时监测,研究人员在两亲性聚合物表面分别制备了不同结构梯度的微米、纳米以及微纳米复合结构来调控界面润湿性,系统研究了摩擦起电行为和润湿动力学的关系,揭示了表面微观结构调控润湿转变行为的机制。该研究可应用于量化润湿动力学状态的变化(图2)。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此外,基于固-油界面的摩擦起电性质,研究人员设计了新型无线预警静电传感器。当油中的电荷达到预定临界值时,传感器可发出报警信号,以避免火灾或爆炸,为石油工业的防静电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Energy上。

基于摩擦起电效应和放电效应,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类文丘里管的流体通路结构,对高速运动气液两相流的摩擦起电行为进行研究。研究通过结构分析和理论模拟揭示了摩擦起电和放电的电荷转移机理,这对认识多相流与固体界面之间的摩擦起电行为及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参考。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弧度设计进一步调控了界面的水滴铺展面积和滑移速度,提高了界面摩擦起电的效率,为界面起电调控及其能量收集利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Nano Energy上。

基于上述研究,该团队总结了固-液界面摩擦起电的机理、策略及应用,探讨了影响界面电荷产生与应用的关键因素,展望了研究前景。该研究对全面深入认识固-液界面的电荷转移机理、调控策略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甘肃省重大专项等的支持。

图1. 界面离子排布及润湿性对固-液界面起电的调控

图2. 固-液界面摩擦起电的动力学实验和模拟结果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306/t20230630_4918772.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结构 研究 摩擦 界面 起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