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共附生放线菌天然产物发现与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3-08-30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长生团队在珊瑚共附生稀有放线菌来源天然产物发现与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Discovery of Tetronate-containing Kongjuemycins from a Coral-associated Actinomycete and Elucidation of Their Biosynthetic Origin为题,发表在《有机化学通讯》(Organic Letters)上。

新型病毒和耐药病原菌的出现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因此亟需挖掘新型的抗生素资源。珊瑚在自然界中以共生功能体的形式存在。微生物是珊瑚的重要组成部分。珊瑚共附生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特殊功能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和信号分子等),在抵御外界病原菌侵袭,维护珊瑚共生功能体健康生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成为挖掘新型抗生素的重要资源。

该团队基于OSMAC策略(One Strain Many Compounds),对一株于三亚鹿回头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中分离的共附生放线菌Pseudonocardia kongjuensis SCSIO 11457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开展研究,分离鉴定4个具有新颖骨架的大环内酯化合物kongjuemycins(KJMs)A(1)和B1-B3(2-4),以及4个新的4-羟乙酰乙酸内酯类(tetronates)化合物KJMs C1-C4(5-8)(图1)。生物活性评价发现1具有抑制三种植物致病真菌如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的活性。

进一步,研究通过异源表达确定了KJMs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kjm;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和基因敲除实验确定了kjm的边界;结合同位素喂养实验揭示了P. kongjuensis SCSIO 11457利用多种来源于初级代谢的前体,如乙酰CoA、甘油、L-天冬氨酸和L-赖氨酸等生物合成KJMs类化合物的新策略(图2)。

本研究拓展了大环内酯类和tetronates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为tetronates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提供了参考,对丰富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库和探讨海洋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工作得到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六大产业)专项资金项目、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项目”等的支持。

图1. KJMs 1-8的化学结构

图2.(A)不同菌株中kjm基因簇的比较;(B)推导的6的生物合成途径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

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文链接:http://www.cas.cn/syky/202308/t20230829_4966476.s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