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新媒体成公众获取信息主要途径 防治措施是主要盲区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2-04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工人日报客户端北京128日电   127日,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普及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健康传播专委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公众掌握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公众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健康信息的知晓率较低,新媒体为主要信息获取途径,传统媒体仍不可替代,部分公众对于健康谣言缺乏辨识能力,防治措施是公众相关知识的主要盲区。

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公众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信息的渠道既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也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形式。调查数据显示,在以学生为主的高学历青壮年中,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人口,人们了解冠状病毒肺炎的途径多半以新媒体为主,通过它们了解冠状病毒肺炎的人超过了调查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占比为微信71.13%,微博57.74%,网站54.8%。传统媒体中,人们主要通过电视了解冠状病毒肺炎,占据调查人口的48.29%。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因为简洁、快速、方便被青壮年视为了解冠状病毒肺炎的最佳途径。


公众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健康信息的知晓率较低

公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健康信息了解较少,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类型及来源存在较大误解。其中多数人认为SARS病毒一直寄生在蝙蝠体内,正确率仅有36.16%。事实上,近十多年来,我国再未发现SARS病例,目前在蝙蝠体内,没有检测发现人SARS冠状病毒。除此以外,关于病毒特性、疾病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知晓率也偏低。仅有64.40%的公众知晓“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等临床症状,多在1周后恢复。”,66.84%的公众知晓“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这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科普力度有待加强,公众需要掌握正确的健康信息。

部分公众对于健康谣言缺乏辨识能力,批判性健康素养有待加强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仍存在不少数量的公众相信采用盐水漱口、房间熏醋、吃“达菲”“病毒灵”、吃抗生素、吃维生素C、饮高度酒、吸烟在肺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喝乳铁蛋白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左右的公众认为喝板蓝根、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7%左右的公众认为出门只有带N95口罩才能防病毒。2%左右的公众相信吃香蕉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等健康谣言,这表明公众的批判性健康素养仍有待加强。

防治措施是公众相关知识的主要盲区

防治手段措施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为口罩穿戴、错误防治方法列举以及正确防治方法列举。调查数据显示,有99.28%的人知道应该戴口罩,却只有89.47%的人了解口罩的正确戴法。在调查问卷中列举出一些具有混淆性的措施,调查显示96%以上的人都了解一些错误的防治措施,但对避免盲目或不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尤其是联合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认知程度较低,仅为96.8%。(记者姬薇)


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供稿

来源:gh_495389b0935e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MTAyMDYyMA==&mid=2247485072&idx=1&sn=39fd325c8eb2e5f1a94daa578f5ec14c&chksm=fc7e6d33cb09e42524654879e6d34b5cfe3a16b340bf68c7a90d24e13b32183eed876254e2ae&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疫情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