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守护科技创新成果——科技界委员讨论“两高”报告速写

科技工作者之家 03月10日

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科技界小组会议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展开分组讨论。讨论现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成委员给大家讲述的这个故事,引发与会人员对涉外知识产权的广泛关注。

故事的主人公是国内某公司。该公司一款先进产品曾被日本公司起诉,对方指控其侵犯知识产权,并在国外发起诉讼。

“这家公司并不大,也缺乏相关法律资源储备,加上诉讼成本很高,所以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应诉。”杨建成说,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最终该公司前后花费约4000万元应诉,成功打赢了官司,但整个过程极其艰难。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与国外相关主体产生知识产权纠纷不可避免,我希望司法部门能够为我国科技工作者、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杨建成建议。

杨建成的发言,引发与会人员强烈共鸣。

来自香港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任咏华委员迫不及待地“抢”过话筒。对这个话题,她深有感触。

“我们在国内外申请专利时,也曾受困于一些企业的不良行为。”任咏华说,她的团队曾就某项科技创新成果申请专利,却被告知此前已有其他单位申请相关成果的记录,因此不予通过。

“我们看了他们的申请材料,没有提供任何实验数据和有说服力的证据,事实上他们并不具备研发该成果的能力。虽然他们最终没有获得通过,但因为有申请记录,我们真正掌握该成果却无法再申请。”任咏华认为,未来知识产权相关部门的工作应更加严谨,对此类专利申请时的不良行为采取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保护真正的科技创新成果不受侵害。

任咏华话音刚落,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群飞委员现场给任咏华支招。

“我们公司在海外申请专利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为此我们写了整整73页回复,并拿出全方位证据,最终成功判定此前的专利申请无效。”周群飞表示,类似事件时常在国内外出现,我国有关部门应努力采取更有力的应对措施。

讨论临近尾声,在主持人邀请下,列席会议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就委员的发言表态。巧合的是,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工作人员曾是一名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工作者,目前在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挂职锻炼。“各位委员提出的各项建议,我都有切身体会。我们一定认真研究,努力守护科技创新成果,为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话音刚落,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掌声中有认可,更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