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研究成果揭秘爱情如何“保鲜”

科技工作者之家 03月11日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记者3月11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刘燊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揭开了爱情保鲜的秘密,并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该研究可以促进构建更牢固的家庭关系,从而建立更坚实和更有弹性的社会结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旗下人文社会科学类子刊《人文社科通讯》上。

爱情是一种宝贵的情感,是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普遍关注的热门主题。爱情这种看似无法捉摸的情感、这种颇具主观色彩的社会科学概念,在实证科学的视角下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刘燊教授课题组,撰写了关于爱情心理认知的最新成果《爱情十年:借助文献计量分析绘制爱情研究轨迹》。该成果通过对6858篇爱情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生动地回应了“爱情三问”,并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是解析“爱情密码”。该研究结合经典的爱情三角理论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经典问题,爱情由亲密、激情、承诺三个成分构成,爱情的形式包括激情、游戏和友谊。由于受到亲子关系、价值观、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影响,人们会形成和发展不同类型的爱情。

二是爱情的“前生今世”。该研究指出,生物学领域认为爱情受到多巴胺、催产素等生物因子的调控,尾状核、壳核等涉及快乐和奖赏的脑区与爱情的发生和发展息息相关;心理学领域认为爱情的产生符合人类生存和进化的规律,拥有爱情这种高阶情感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温暖与保护,从而能够在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来。

三是“爱情保鲜”的秘密。该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总结了近十年国际爱情研究领域涌现的方法和技术,一方面借助心理咨询在内的质性研究方法引导情侣、夫妻构建包容、平等、合作的爱情模式;另一方面采用无创的心理物理干预方法,通过调控情侣、夫妻双方相应的脑区的活性,抑制负性情绪的产生、增强正性情绪的能力等,从而维系爱情始终保持盎然的生机。

爱情研究关键词聚类图。受访者供图

该研究成果发表后引发国际广泛关注。“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对于爱情的心理学与哲学思考,还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爱情研究领域的关键概念和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刘燊说,该研究成果预测的爱情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