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果到原石,探讨科技成果价值评估

科技工作者之家 04月28日

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一项科技成果好不容易问世后,到底值不值得落地转化推向市场呢?

4月26日,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在北京召开。围绕如何开展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从科技成果价值的发现、转化模式的选择、技术定价、评估体系设计等四个方面在论坛上探讨了答案。

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

据悉,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以开放协作、凝聚智慧、构建智库为宗旨,充分发挥战略咨询、行业引领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生态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目前,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50人论坛协作机制由26位专家发起,并选举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出任论坛的第一任主席。

科技成果像一块原石

“技术像水果一样,有保鲜的时间性,搁置越久就没有任何价值可以公开了。”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樊建平对实验室里的技术做了一个形象比喻。

谈及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樊建平又打了一个比方:“一块原石能卖多少钱,一刀切下去就知道是赚了还是亏了。估值的过程是在慢慢转化过程里不断修正的,最后让投资人和技术所有人都不会吃亏,给予应有的回报。”

首都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部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郜文从医学成果角度介绍,一项技术可能很前沿,但不见得能满足临床需求。“我们建立的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标准首先是其临床需求度,然后才考虑先进度、创新度、成熟度和预期的经济价值。

那么,技术到底能不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这需要经历一个概念验证的过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执行主任汤鹏翔对概念验证的理解是,由投资人开展相应的评审工作,在此基础上由技术经理人联合技术完成人开展商业模式的策划,进而筛选出可以落地转化的技术成果。

选择成果转化模式

“在科技成果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存在技术许可、技术转让和作价入股3种不同的路径,那么该选择哪种方式呢?”国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创投协会会长刘克峰表示,3种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研究院所的管理制度、科研团队的意愿和市场合作方的配合等不同角度来综合考量。

“从技术拥有方角度来考虑,如果选择技术许可,那么技术所有权仍归原单位;如果选择技术转让,则意味着把所有权卖出去;如果选择作价入股,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价值利益是绑定的。”刘克峰说,“这三种方式对应的产权的形态决定了各自价值的大小。”

他接着分析道,从3种方式的价值载体来看,技术许可的价值载体是技术本身,其价值大小主要与许可的方式相关联;如果选择技术转让,其价值载体来自技术形成的产品,转让定价与产品收入分成挂钩;而作价入股的价值载体则是公司股权,作价入股的价值取决于公司股权的估值。

作为一名投资人,刘克峰认为投资机构在成果市场化全链条过程中扮演着价值发现和实现的角色,作价入股的模式不仅包含了从技术孵化到产品成型的直接价值,更涵盖了公司运营管理所带来的增值,体现的是企业整体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品牌价值及未来发展预期的综合价值。

“我之前做科研的时候对科技成果的评估,也是不断发挥想象力,很难考虑到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和真正会遇到的困难。”已经投身科技成果转化多年的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对技术的定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最开始,科学家对技术的定价往往会高于投资人的评估。

米磊认为,科技成果评估的核心需要根据技术的价值、市场的价值、社会的价值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参考过去历史上同类公司的发展路径,综合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价,这样才能推动成果转化往前走。

建立科技成果评估机制

“科技成果评估主要看未来的价值,而不是现在的价值。”金勤献认为,可以参与转化的技术不仅需要具备前瞻性,还应该是平台性的技术,一旦实现突破就可以带来一系列突破,因此需要寻找可靠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借用人生的三大“灵魂拷问”,即“你从哪里来?你来干什么?你到哪里去?”分析了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转化的三个链条,分别是实验室阶段、工程化的阶段、产业化的阶段,各个阶段参与的主体会发生变化,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要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应用导向,才能实现创新价值。

“随着成果转化越来越向创新链条的前端转移,从价值评估角度来说,需要校准评价导向,开展多维度评价、市场化评价、第三方评价。”伍建民认为,科技成果价值评估要把技术经理人、孵化机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第三方评价机构纳入其中,同时让科研人员可以心无旁鹜、没有后顾之忧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