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返工,我们该如何跨过内心的槛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2-05

来源:四川科协





饱受疫情影响的春节假期接近尾声,不少人踏上返工路。虽然有居家办公、线上办公等弹性模式,但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不断增加的病例数还是给人心头蒙上阴影。对非常时期返岗复工的人,江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长、南昌大学教授陈建华表达了敬意,同时她也强调,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的个人防护措施,做到健康返岗,高效复工。


“当人们普遍宅在家里,有些人却必须返岗复工,有的还要跨江过府远行千里,难免有些想法。”陈建华表示,返岗复工心态各异,一类急于返岗,“工作走不开,在家待着心急;从湖北武汉返乡被隔离,在家憋屈;迫于生计,想要除外务工赚钱。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心理上的急迫。”


另一类则是惧怕,“虽然存在不同的返工心态,但有一点心理活动是相似的,那就是担心、害怕甚至恐惧。如担心环境是否安全,怕与人接触怕传染,怕自身防护措施不到位被感染,怕工作压力大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等。”陈建华说。


在她看来,都是血肉之躯,面对一种人类尚未完全认识且传染性较强的病毒,不害怕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如何调适,“所谓调适,就是针对个人可能存在的不适和担心,有针对性地认识与调整。”



接纳是第一步。陈建华表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返工,首先要接纳这个现实,然后要接纳自己的情绪。焦虑和恐惧是个体面对压力的正常反应,适度焦虑有助于渡过危机。


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适度“攀比”也可取,“攀比往往被认为是贬义词,但有时确实需要和他人比一比: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医务人员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没有休息,何来复工;很多社区工作者、公务人员也早已复工,比比这些人,是否心理会更平衡些。”陈建华说。


最重要的是,非常时期出门在外,更要讲究科学应对,不害怕,但也不逞强。


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规律作息外,要做到“不”“少”“多”:

不聚会,只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岗位上;减少对不可靠信息的阅读以降低不必要的恐慌;多和亲友线上联系,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姜长青同样建议,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密切的家庭联系和社会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每天保持至少一次和亲友之间的联系,了解朋友正在做些什么,找到互相帮助的方式。





医护人员在前线拼杀,普通人以不出门为贡献,而已经投身工作的人,为了维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而多一重暴露的风险,这是可以用来自我鼓舞的价值感。“现在能够返岗复工的人,都是这场疫情中的胜出者,要为我们能继续工作而感到幸运。”陈建华说,“有人会说这是阿Q精神,不对,这是事实。正常工作并不会破坏免疫系统,只有恐惧心理才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消极影响,而乐观的心态有积极影响。”如果在返工过程中确实遇到难以调适的心理问题,陈建华也建议其寻求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帮助。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副教授钟杰则给出一条所有人都可以借鉴的建议:从事一些利他行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利于身边人和社会的行为,“研究表明多做利他行为的人心理更健康、痛苦感更少,此为‘余香效应’。”(据科技日报

来源:sichuankexie 四川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TMyNTI3NQ==&mid=2247489227&idx=4&sn=f8413343a370efb0ac88b4abe4e8aa66&chksm=ec1302ffdb648be9643413d34f8a7e42caf136c7f57777599caef9c91d870f5134bf83024a18&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四川省科协 疫情 四川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