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昌:重症医学尽锐出战,把病死率降下来!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2-12

来源: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来源:陈德昌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作者:陈德昌

文章来源: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16(0) : E010.

作者单位: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

众所周知,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疫情的战斗已经进入灼热的激战高峰期。近日,“战疫”的主战场武汉,NCP患者病死率依然在5%徘徊。

回顾自2019年的1226日第一轮NCP患者就诊时起,历经一番波折,至2020120日,我国重症医学专家已开始介入武汉NCP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2020年124日(除夕夜),随着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抽调组织的第一批医疗队伍连夜奔赴武汉第一线战场,其中,重症医疗团队正是这些医疗队伍的核心部分之一。之后,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源源不断的全国医疗支援团队踏入武汉及湖北省其他战地。随着NCP确诊患者的数量增多,重症患者的数量也相对增多,且患者病情变化异常迅速,因此,在支援团队中重症医疗队伍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

我们不陌生。当年SARS病毒疫情的战斗经历和经验告诉我们:这类病毒首先侵犯人体的呼吸系统,间质性病变是其主要的病理本质,肺组织的气体交换呼吸链被破坏,在一定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支撑下,结合患者自身原有的基础状态,由此而产生了远隔多脏器的损害。这就是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形式。

我们都明白。目前尚没有有效抵抗病毒的药物,也还未有疫苗。机体对侵略者的战斗结果取决于自身抗体的滴度和免疫功能,而这需要1~2周的时间。期间,约15%的患者需要通过重症监测、评估和治疗才可渡过这段生死博弈期。近日,部分临床经验提醒我们,NCP患者发病后的710天可能是此病由轻症向重症转变的折点。一旦患者进入危重期,器官功能支持将成为患者渡过重症期的重要途径,这正是重症医学的专业使命,责无旁贷。

我们有准备。我们有长年累月守候在各种重症患者床边,帮助他们与死神搏斗的经验。虽然我们还有更细的专业分工,但对重症患者基本状况的充分精确评估,对各生命器官的强力支持,原本就是重症医学的专业特点和强项。我们对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感染和炎症控制,损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免疫调理,内分泌调节和稳定等一系列生命体系问题的认知和综合处置能力更具优势。现代重症医学管理下的专业化科学监测、生命支持与救治,将是有效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我们有战斗力。经过近20年的砥砺前行,我国重症医学组织架构已趋于完整,制度和体系基本健全,梯队建设和医、教、研体系日臻完善。整个重症医学队伍每一位从业人员的医疗水准,经过系统学习、培训的打造和磨炼,逐步提升和强化。我们是一个专业学科,不是单枪匹马的散兵游勇。我们已是当今世界重症医学行列中的一员,一个进入第一方队的成员。我们的团队战斗力越来越强,我们的理念、知识不断进步和更新,我们的设备和专业技能更是日新月异。我们已是在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危难时期的一支重剑。

们也有困难。这次疫情发生突然,来势凶猛、范围广范,且时逢中国传统新春佳节。截至撰稿时,大规模的团队作战已持续15天。我们来不及了解和适应病区的环境流程和配置,就以义不容辞的勇气冲进了趋于白热化的疫情战场。在战场的重症医师们,从管理、分类到条件优化,事无巨细,把控磨合。从一流的国家重症医学专家,到年轻的重症医生,个个在一线搏杀。为了保证健康和战斗力,我们每天必须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病区里查房,决策、治疗,且需要因地制宜,创造各种有效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仔细查看患者,记录各种监测参数,利用网络,集体商讨,群策群力,提高效率。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殊性,患者病情常会陡然间骤变,病区一天内常可见数次病情跌宕起伏,抢救惊心动魄,令医师们整日精神高度紧张。期间有成功,也有失望;有泪水,也有笑脸。做一次气管插管,就面临一次高风险被传染机会;防护服极大地消耗我们的体能,同时也给一些床旁治疗操作带来不便和困难;做一台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有时甚至要花几个小时。人员不够,只能压缩休息时间。穿戴防护服不易,只能减少吃喝拉撒。我们ICU的护师们,更是艰苦卓绝。她们在病房里,连续工作68小时,既要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还要为所有ICU患者做各项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她们中大多身躯瘦小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内衣和鞋袜被汗水湿透,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有人还不得已穿着尿不湿,却不停地奔跑着,忙碌着,奉献着满腔的工作激情。她们团结互助,不负众望,不辱使命。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战疫需求,后勤保障、资源支撑眼下均较为艰难。我们的物资供应较为紧张,武器数量不够,但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的背后是党中央、国家和政府,患者和家属,我们的家人、武汉的900万群众、千千万万的中国民众,还有联合国及多个国际组织、全球那么多友好的国家和人民,医学界、科学界、商界和企业等各行各业的支持,他们都在看着我们,鼎力支持我们,盼着我们打胜仗啊!我们须鼓起勇气,义务反顾地拼搏。

我们有底气。这来自于我们清醒、正确的认知。我们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知。我们对自身重症医学队伍的认知:我们的重症医学队伍从2003年的SARS病毒开始,到汶川地震……一路走过来,历经各种大小战役,从无不胜之。我们对当今医疗科学技术和水准整体的认知:这样的疾病,不足以长期重大地危害作孽。我们对国家的认知:这个国家已经站起来,开始强起来,这点挫折,我们承受得起。我们对党和政府的认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接正确领导,有强有力的政府行为,统一指挥,任何困难都能闯过来。我们对中国人民的认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人民,这点磨难,算个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需要的是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我们积极响应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号召,以高度的责任感,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咬咬牙,再鼓一把劲,不破病魔终不还!

重症医学的同道们,冲杀在第一线的战友们,加油!


(收稿日期:2020-02-10)

(本文编辑:裴燕  李军亮)


来源:zhongzhengyixue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EzNTUyMw==&mid=2651017812&idx=2&sn=2d690ac88d4c5531b0352eda86e965a9&chksm=f3d52018c4a2a90ec2b5eee7ba2c490736ea97579de33d4cb35b5e8192615029fe1ab75d219e&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华医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