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何一夜破万?莫慌!是判断标准变了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2-13

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3日通报,12日0时至24时,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


一觉醒来,相信很多人都被最新疫情信息吓得惊坐起。为什么一夜之间湖北新增确诊病例破万?


莫慌!是判断标准变了。


事实上,这个变化和之前对疑似病例的调整一样,依然是统计口径上的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变化发生在把原来不能确诊的存量给彻底释放出来了如果只按原来的核糖核酸的统计口径,湖北省的确诊病例仅增加1508例,比前一天还是下降了,由此可以看出来疫情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要改变判断标准?




湖北省卫健委解释,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临床诊断”可以方便患者及早按照确诊病例接受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根据该方案,近期湖北省对既往的疑似病例开展了排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订正,对新就诊患者按照新的诊断分类进行诊断,并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


此前,国家卫健委于1月2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明确,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简单来说,就是若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则可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但临床经验显示,一直作为新冠肺炎确诊“金标准”的病毒核酸检测在实践中出现了假阴性的情况。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病人没有检测出来,出现了漏诊。这样可能造成一些传染源没有真正地被识别出来,造成疫情扩散的风险。


核酸检测假阴性的出现,也让针对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作出微调。疫情发生后,国家卫健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并于2月5日发布了试行第五版。这一版的诊疗方案在病例诊断上,将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有所区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分析称,武汉作为这次疫情的重灾区,有大量疑似病例需要做核酸检测确诊。由于核酸试剂供应及检测能力受限,且一定比例的新冠肺炎患者存在核酸检测阴性的情况,不少一线医生呼吁把CT影像学特征作为确诊标准之一,加快患者的确诊速度,尽快将确诊患者收治入院规范治疗。


国家考虑了湖北和武汉的实际情况,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增加了临床诊断标准,对疑似病例中具有明显肺炎影像学特征的作为临床诊断病例,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情延误,最大限度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什么是“临床诊断”病例?




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我们在看病诊断肺炎时,能够拿得到的病原学(病例诊断),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八十要靠临床诊断。从临床思维和临床医生的临床路径角度来说,增加临床病例的诊断,有益于临床医生对疾病多一个判断。前一段时间我们主要是靠核酸来进行确诊病例。实际上按照临床诊断的标准,有一大部分疑似病例(可以视为确诊病例)。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诊断:第一,如果病人在湖北或者在武汉地区,那肯定是已经有流行病学史了;第二是发热、呼吸道咳嗽、憋气的症状,这是临床症状;第三是临床有体征,查体检查;第四个是CT影像。比如说我们常见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实际上能拿到阳性的比例以及培养的比例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大部分是靠临床医生来对临床病例下一个临床诊断。




改变判断标准有哪些意义?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认为,“迟迟不呈现阳性”的病人确实存在,又不能排除,因此很容易在社会上传播。把这些人纳入新增病例,就可以对他们采取隔离措施,入院治疗,对社会和病患本人都有好处,是正确的步骤,堵塞了一个传播的漏洞。


著名流行病专家、暨南大学资深教授王声指出,湖北原来积存大量“疑似病例”待确诊,由于人力不足和诊断试剂紧缺,没办法对这些疑似病例作出鉴定。随着大量援兵到达和诊断试剂的生产供应,最近几天加快了对这些疑似病例的确认,分清“确诊”和排除,因此确诊病人的骤增不是“新发生/新发现”,而是从原来的已经控制/隔离的疑似病人中确认出来的。


“因为《诊断标准》规定必须核酸检测阳性才能确诊,否则就当做‘疑似’。原来每天发生几千,既没有这么多检测试剂,也没有这么多检测仪器和人力(去检测),这几天疑似病例少了,试剂也有了,也腾出了人手,集中力量对疑似病例做甄别,就有不少疑似变为‘确诊’了。”王声涌指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杨功焕也认为,这样临床确诊病例数的暴涨,应该是“存量的释放”。


“看到这个数目,我们反而应该稍微有一点放心,因为这说明把一些传染源真正找到并隔离起来了。”杨功焕说。


(综合自央视新闻、北京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cieinfo 中国电子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gwMjkyNw==&mid=2657302383&idx=3&sn=cc9ec35afd5696482c200ee81281419d&chksm=8418f4afb36f7db96e15f15eb5ba7d143d5bc77a0eb1382cdd5a9df6620dca0bfa93b5f4e447&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电子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