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02

来源:第一智库

1月20日后,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人次和地区范围迅速增长与扩大,民众在这个特殊时期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就医需求与日俱增,不仅体现日常的非病毒肺炎就医需求,如慢性病复诊、儿科就诊等,也更因疫情恐慌带来较之以往更高数量级的感冒就医需求和心理干预需求。就医需求结构复杂而实体医院就诊交叉感染风险大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的价值被挖掘,支持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陆续发布,相关企业与组织参与到此次疫情救援的事业中来。

2020年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到,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鼓励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降低其他患者线下就诊交叉感染风险。2月7日卫健委又出台《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科学组织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有效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而互联网医疗近年来的积累着实为疫情解决了一部分燃眉之急。春雨医生、微医等在线问诊平台提供免费义诊服务,阿里健康就从2月6日起在淘宝、支付宝同时上线“买药不出门”服务。腾讯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服务平台, 助力政府和医疗机构加强疫情防控……

01疫情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虽说持续多年,但在市场认知方面仍然远远低于线下医疗。此次疫情严峻形势下,互联网医疗在抗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展现出未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从供给侧来看,在前期大浪淘沙的探索下,互联网医疗行业盈利模式和运营策略基本稳定,互联网医疗行业政策不断完善,坚持医疗领域内务实经营的几家主体企业深度发展,产业价值逐渐融合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来,多年的资源积累、专业服务、在线模式推动互联网医疗留存企业快速投入疫情服务中,发挥在线咨询、问诊、知识科普、信息公开等功能,有效减轻线下医疗压力,多角度辅助抗疫工作的开展。

从需求侧来看,以往互联网医疗市场对象大多集中于年轻一代群体和孕妇宝妈,消费频次较低。在疫情导致居家隔离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服务以免费义诊和避免交叉感染的方式成为疫情服务焦点。据公开资料显示,2月11日平安好医生公布的2019年业绩显示,全年营收5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8%,其中在线医疗贡献收入达人民币8.58亿元,增速达到108.9%;阿里健康在除夕夜上线湖北地区的义诊服务后,每天医生人均接诊量超过100人次,呼吸科医生接诊量更是超过了200人次;据统计,春节期间,医药电商日活跃人数平均增长5.44%;几家主流医药电商平台日活跃人数平均增幅超过6%;相较于互联网医疗往日的发展,疫情期间无疑是一个高速增长点。

从政府侧来看,一方面疫情期间频频发布的支持互联网医疗和处方外流的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顶层支持,另一方面官方机构对互联网医疗的认可成为最好的行业推广方式,民众在政府的鼓励建议下更快的接受互联网医疗模式,提高市场信任度,培养用户习惯,市场接受范围也将从年轻一代拓展到更多年龄段的群体,尤其是老年慢性病群体这一行业重点关注对象。此外,卫健委主动快速推进产业落地的举措也为互联网医疗行业解决合规问题。春节前后,东华软件在2B和2C端已完成数十家医院互联网医疗业务的上线。

02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1、需求侧角度驱动互联网医疗平台二维模式

从市场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需求可以分为一般需求和深度需求。一般需求体现为日常卫生健康知识科普、在线咨询、预约挂号、用药助手、健康自测等。深度需求表现为在线问诊、复诊、处方开具、检查预约、处方配药、医保支付等。一般情况下大众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大多停留在日常咨询、预约挂号、药品购买,而此次疫情期间,在线问诊和专业化治疗需求激增,以此而观,在应急状态下,专业化在线医疗的作用尤为重要。疫情过后也将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重点。一般需求和深度需求的产生将驱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二维模式。

(1)基于一般需求构建全国平台性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台资源包括全国各地医院优秀医生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在预约挂号和在线咨询基础功能之外,用户通过关键词在线搜索了解科普内容,平台以专业医学知识输出的形式帮助社会辟谣,解决用户知识盲区,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健康误导;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上线健康自测服务和用药助手服务,缓解医生工作量,建立大数据分析研究基础。

(2)基于深度需求建立区域性互联网医院。区域性互联网医院以当地医院为主体,接入线上平台,完成就医事务性工作(如药品配送、预约检查、医生随访等)和复诊线上化,实现医院就诊有序化,避免人流集聚的同时明确定责主体。区域性互联网医院的建立将助于推动分级诊疗的发展,是未来医疗服务线上化发展的重点领域。不能完全抹杀线上医疗,更不能放弃线下医疗,未来医疗服务的发展必将是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的趋势,线上服务将成为实体医院标配,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应对突发事件。

2、供给侧角度构建互联网医疗产业联盟链

疫情前期研究汇报中,各医疗相关机构之间信息碎片化和孤岛现象致使专家在信息整合、线索分析时缺乏对信息的有效综合利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勇往直上,但是物资的匮乏却为救援事业形成障碍。为解决两项痛点,建议构建两种类型的互联网医疗产业链联盟链:医院联盟链和产业联盟链。

(1)医院联盟链: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线上线下医院共同参与,以互联网平台和区块链技术为工具,推动分级诊疗和信息整合,在信息共享规范基础上,授权交流互通,加速各个医院关于传染病和其他重大疾病信息的迅速采集、整合分析、研究与应用,减少常态化期间患者重复检查,提高医患信任度。以医院联盟链为基础,亦可实现疫情初期医院之间的及时预警和疫情期间信息的真实有效公开。

(2)产业联盟链:以卫健委为核心,融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如医院、药店/电商平台、医疗器械厂商、药企等,基于云计算和区块链,整合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如各药店区域分布、药店库存信息、各医院药品需求状态、医疗器械厂家生产能力等,以此信息在疫情期间合理规划资源分配比例和社会生产时间,迅速实现资源精准调配,形成医疗产业生态闭环,实现互联网医疗产业价值升级。

3、监管侧角度完善行业发展规范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深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行业监管标准。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平台免费义诊、信息传播,医院紧急接入互联网服务,那么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如何持续系统、高效地服务于社会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

(1)统一明确并细化在线医疗服务的具体疾病类型。目前关于在线医疗服务疾病范围主要阐述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有待进一步细化以便持续推进;

(2)基于平台性互联网医院和区域性互联网医院不同类型建立不同运营标准。目前互联网医院的运营执行一种参考标准且较为笼统,然而二者在医学专业程度方面有所差别,建议从经营业务范围、信息安全、法律规范、审批级别、从业资格、风险承担等角度分别建立标准规范;

(3)明确联盟链信息互通标准。鉴于保护各医疗机构和企业隐私的需求,需以组织性质为标准,分配各产业环节角色的信息共享范围和应用授权范围,并完善信息责任制;

(4)推动建立医保支付监管机制。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市场份额差别之大的原因不仅在于医疗服务质量,更在于医疗服务费用的差别。为接入在线医疗和医药电商医保支付方式,需完善线上医保支付监管机制,如建立惩罚机制和信用机制规避骗保问题等。医保保障问题的解决将加速互联网医疗的规模化产业落地和市场认可。


来源:第一智库

原文链接:http://www.1think.com.cn/ViewArticle/html/Article_4ffa4a807c07bcf4b4ef9bfbd2a90c8b_48383.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互联网 医疗 疫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