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祖国、惜寸阴”精神世代相传——纪念父亲吴中伟逝世20周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02

来源:中国硅酸盐学会

我们的父亲吴中伟于2000年2月4日逝世,距今已经整整20年了。

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水泥与混凝土材料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父亲吴中伟和他的同事们对混凝土科技的创新和贡献,将永远镌刻在新中国建材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上。而积淀和蕴含在这些成果和贡献之中的精神追求和力量,父亲生前曾精辟地将其概括为六个大字:“爱祖国、惜寸阴”。父亲为这六个大字奋斗了整整一生!
“爱祖国”是吴中伟的信念坚守和精神动力。父亲的青少年是在“毋忘国耻”的教育中度过的。从那时起,“爱祖国”就深深植根于他的心灵之中。他怀抱“科学救国”的远大志向,赴美国学习混凝土技术,回国后第一个提出“混凝土科学技术”概念,创建我国第一个混凝土试验室;新中国伊始,吴中伟“赤心报国苦时短”拼命工作;特别是在十年“文革”结束以后,他迫不及待地伸出双臂,热烈地拥抱科学的春天,发出“祖国召唤急,扬鞭又登程”的心声。吴中伟和他的同事们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开展基础研究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个个重大科研成果,精心指导和培养了一批批混凝土科技人才。就在临终之际,吴中伟最无法忘怀的,是已经将全部生命融入其中的建材科技事业;最为惦念的,是学术研究、教学工作;最难以割舍的,是多年一起工作、开会、搞研究的同事以及学生们。
如果说“爱祖国”是内在动力,“惜寸阴”就是外在实践。吴中伟在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品德,如惜时如金、忘我拼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诲人不倦、提携后学,谦虚谨慎、淡泊名利、隐忍宽容等,都是他“爱祖国、惜寸阴”精神的衍伸和具体化。吴中伟是“爱祖国”的忠实信奉者,是“惜寸阴”的身体力行者。“爱祖国、惜寸阴”在父亲的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得到了高度统一和完美体现。
20年过去了,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混凝土科技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日新月异。然而父亲生前所身体力行的“爱祖国、惜寸阴”精神,在岁月磨砺和时代洗礼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20年前父亲吴中伟去世后,母亲张凤棣18年的余生都倾注在弘扬父亲的“爱祖国、惜寸阴”精神上。她撰写文章、编印诗集和画册,诠释父亲的精神和品格;将父亲的论著电子化并制成光盘,传播父亲的成果和思想;以父亲名义向地震灾区捐献特殊党费,向社会奉献爱心;将父亲生前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万元捐赠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以实现父亲的遗愿。2018年,母亲在临终前叮嘱我们,在父亲百岁诞辰时,向吴中伟青年科技奖捐赠,为父亲钟爱的建材院送上微薄的奉献。遵照她的意愿,在总院举行的“纪念吴中伟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尚立以吴中伟院士子女的名义,向吴中伟青年科技奖基金再次捐赠20万元,以激励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能传承和发扬“爱祖国、惜寸阴”精神,为祖国建材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20年来,父亲生前所在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父亲生前友好和学生们、父亲生前曾指导帮助过的企业等,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传承“爱祖国、惜寸阴”精神的坚定信念。
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于2001年出版《中国混凝土科学一代宗师——吴中伟院士纪念文集》,众多领导和专家学者追忆父亲的奋斗历程,缅怀吴中伟的伟绩和品德。2012年,“吴中伟院士铜像揭幕仪式”在总院举行。父亲的铜像伫立在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他时刻守望着自己一生的岗位,注视着混凝土科技的每一步探索和进展,祝福着后来人事业的超越和辉煌。2013年,总院设立吴中伟青年科技奖,“授予能够传承吴中伟院士爱国、奉献、科学、严谨、谦虚的崇高精神,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有突出表现,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的社会效益或显著经济效益,为国家、行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年龄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领军人物。”至今已举办7届评奖,共有13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每逢春节总院领导、父亲生前同事、学生和朋友都到家中看望慰问母亲、祭奠父亲,从未间断;吴中伟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也都到家中看望,向母亲汇报在“爱祖国、惜寸阴”精神鼓励下取得的成绩与进步。2017年母亲百岁,总院制作《百岁祝寿文集》,将行业内50余位与父亲共同工作过的同事、朋友、学生和吴中伟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的祝福送给母亲。看到“爱祖国、惜寸阴”精神在一代代传承和发扬,母亲感到十分欣慰。2018年7月20日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总院举行“纪念我国混凝土科学一代宗师吴中伟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强调,“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总院上下要将“百年纪念”的情意化为发展“百年事业”的动力,持续学习吴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奋斗不息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造福于人民的精神;爱才育才、甘为人梯的精神,不断激励总院后学之辈奋力前行,为共同打造总院为世界一流科技企业贡献新的力量!”
《中国建材》杂志和《中国建材报》是父亲生前最喜爱、每期必看的报刊。他曾专门为杂志和报纸撰写文章,接受记者专访。1999年被《中国建材》杂志社评为“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父亲去世后,《中国建材》杂志和《中国建材报》多次辟出版面报道建材行业进行的各种追悼和纪念活动,刊登母亲和父亲同事撰写的怀念他的文章,并一如既往地将每期报纸和刊物寄到家里。母亲张凤棣对此十分感动,她每次接到杂志社和报社寄来的报刊,都整齐地放到书桌上,就如父亲吴中伟在世时那样。
中国硅酸盐学会2018年在西安主办“第三届中国固废处理与生态材料学术与技术交流会暨吴中伟院士诞辰100周年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及中国香港等250多家单位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会。大会期间,举办了“水泥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和“纪念吴中伟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父亲生前的同事、学生和朋友在发言中讲述与父亲相处的往事,从不同侧面生动展现了父亲“爱祖国、惜寸阴”的精神和尊老、爱幼、谦逊、求真、敬业的品质,使在场的听众深受感动,潸然泪下。
吴中伟铜像2007年在惠州红墙化学建材公司落成。在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主办、惠州红墙化学建材公司承办的吴中伟院士铜像揭幕仪式暨中国第一个混凝土实验室创办六十周年座谈会上,建材研究总院领导、院士、教授、专家及父亲生前友好纷纷发言,表达对父亲吴中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红墙公司在创办起步之初,曾得到过吴中伟的悉心扶持和指导。吴中伟铜像矗立在红墙公司办公楼前的广场上,注视并见证着他生前关心和指导过的混凝土新科技企业的腾飞与发展。
广东省红墙慈善基金会向苏州科技大学捐赠设立“吴中伟院士奖学金”。2018年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举行第一届“吴中伟院士奖学金”颁奖仪式,向考取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研究生的学生颁发奖学金证书。吴中伟是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长期带研究生;东南大学的前身南京中央大学则是父亲的母校。
2019年,我们回无锡江阴老家寻根祭祖。沿着父母的足印,从他们早年生活环境中,感悟他们的思想品格和人格魅力的动力和来源。同时,我们还听新桥镇志主任讲述父亲吴中伟在家乡的刻苦学习,去江阴图书馆、名人堂、院士馆和无锡市图书馆、吴文化公园参观陈列父亲事迹的展览,特别是在无锡市高等职业学院院士馆听青年大学生对“吴中伟院士‘爱祖国、惜寸阴’精神”的讲解,在父亲母校苏州中学向学校赠送父亲“纪念文集”和父母亲“百年纪念册”。这一路走来,我们深切感受到,“爱祖国、惜寸阴”精神正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向社会和基层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在20年后的今天,可以告慰父亲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混凝土科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继者们牢记老一辈的嘱托,再创辉煌业绩,他们攻克了一个个科研难关,创造了一项项重大成果,培养出一批批科技人才,成为混凝土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历史接力棒在传到一代又一代人手中的同时,“爱祖国、惜寸阴”精神也随之积淀和融化在后来人的骨血里,成为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园,世世代代传承和发扬。
在父亲逝世20年之际,父母的骨灰合葬在一起,陪伴他们的是山峦翠柏和阵阵清风。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安息。然而,物质不灭,精神永存。当我们沉浸在“寸阴集”、“寸思集”和母亲的画册中与他们倾诉交谈时,当我们翻开一本本混凝土科技刊物和著作,父亲的论著在参考文献里赫然在目,他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依然在启迪着、影响着后来的专家学者,成为后人科技创新的重要参考时,不是分明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吗?
在父亲逝世20年后,他的“爱祖国、惜寸阴”精神仍在延续和弘扬。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他的子孙后代及所有爱他的人们,将时时记起他的教诲,并时时感受到他的存在,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我们的思想中……

转自:中国建材报

作者:尚宏 尚立 尚群 尚民 尚苏

来源:ccs_zgh 中国硅酸盐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UxNzk0MA==&mid=2247487396&idx=1&sn=e8db4f9a5d6f20bf16348cfddd328f43&chksm=e9af883fded80129ab91535dce763ae4842d289067af42262aaa8e42f77f58e9fb74c7885b0a&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父亲 时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