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四题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09

来源:辽宁老科协

(作者:赵奎礼 沈阳市老科协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会长)







人生在世,依托家园。家园有两种:一为物质家园,二为精神家园。两个家园有联系,有区别,各具功能。一个物质家园丰饶的人,在精神家园中可能是贫瘠、乏味的。相反,一个在物质家园中穷困潦倒的人,他的精神家园可能是丰富而有情致的。杜甫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困厄境地,他的愿望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然,人们期待的还是两个家园都完美,都顺意。精神家园至大至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其共有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由富到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就是中华儿女所共有的精神家园。一个人,一个家庭,也有属于自己的独有的精神家园。作家毕淑敏说过,我们要给自己安装一个精神小屋,这里装着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装着爱和恨,装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私密。这个“精神小屋”,就是属于个人或家庭的独有的精神家园。在至大与至微的精神家园之间,就是属于组织与团队、行业与领域、单位与部门的成员之间的精神家园。相对于“精神小屋”,这是一座“精神广厦”。这是成员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撑起共同精神家园的,是那些被成员们所认可并信奉的精神内涵和精神标识,比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





老科技工作者也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老科技工作者退休之前,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这些受到党和国家培养教育的知识分子、科技人员,有报国之心,有业务专长,有展示才华的岗位,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而高尚。对他们来讲,“国强我喜,企兴我荣”,因此他们以企为家,爱企胜家,再加上或淡或浓的乡愁,就构成了这一代人的精神家园。当科技人员戴上“老”的头衔,进入老科技工作者行列,并且告老还家时,他们的精神家园也相应发生变化和转移。有的老科技工作者,因退离工作岗位而舒心、宽心、开心,过上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但也有的老科技工作者却感到精神迷茫,内心中有失落感、空虚感、焦虑感,精神家园出现危机。这种“家园危机”,或是表现为精神家园的迷失。一些人感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知道“我从哪里来”,不清楚“我向哪里去”。或是表现为精神家园的荒芜。缘于退休后人际关系的收缩,很难找到往昔的人际圈子,脱离了“熟人社会”,精神家园寂寞冷清。或是表现为精神家园的错位。在家里和子女有人际代沟,想上网又有“数字鸿沟”,在社区街邻中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或是表现为精神家园的虚空。退休在家(具体的物质家园),却觉得少了追求,缺了奔头,感到丢了精气神儿。前面提到的因退休而舒心、宽心、开心的老科技工作者,很多人也是良好心境保持不长,渐而变为烦心、闹心、不走心、不上心。凡此种种,说明老科技工作者退休离岗之后,面临着重组和优化精神家园的急迫问题。





老科协是老科技工作者自己的“家”,是老科技工作者心之所往、情之所系、魂之所牵、力之所为的精神家园。在老科协营造的精神家园中,老科技工作者能够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精神世界不再飘忽无根,精神食粮不再虚渺难求;心灵找到栖息之所,情感寻得寄放之处。在老科协营造的精神家园中,老科技工作者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国家的复兴大业、老科协的初心使命、老科技工作者的理想抱负,三者融为一体,使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追求既有明晰目标,又有舞台展示,更有风帆助力。在老科协营造的精神家园中,老科技工作者能够滋养自己的精神园地。老科协以建设学习型协会为目标,倡导老科技工作者“终身学习”与“终身奉献”相结合,不断为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园“施肥浇水”,使老科技工作者得以激活旧知识、补学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既适应“转岗”,又适时“转场”。在老科协营造的精神家园中,老科技工作者能够慰籍自己的精神冲激。老科协是老科技工作者认同感、归属感很强的“家”,在这个“家”中,老科技工作者通过激活往昔的人际关系,盘整现实的人际关系,重建新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情感倾诉的机会,可以找到心理渲泄的知音,还可以遇到答疑解惑的专家学者,使自己的受到冲激的精神世界保持安宁平和。





老科协营造老科技工作者共同的精神家园,通过线下、线上两个“建家”途径。一是线下“建家”。老科协把“建家交友”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各种实用有效的活动,使老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分享到“家”的成就,体验到“家”的荣耀,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家”、维护“家”,宣传“家”,由此形成了老科技工作者共同的精神家园。沈飞公司、黎明公司、和平区、皇姑区、法库县、沈阳大学等老科协,坚持把开展老科协常规工作同组织各种节庆文化活动、健康娱乐活动结合起来,使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在“写写画画”、“蹦蹦唱唱”、“拍拍打打”(摄影、打球、打拳、打牌)、“说说讲讲”(演讲和科普报告)、“走走看看(旅游考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家”的意识,丰富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二是线上建“家”。沈阳市老科协自上而下建立的三级科普微信群,就是老科技工作者的网络家园。在网络家园中,入群的老科技工作者通过“发发转转”、“拍拍展展”、“评评点点”,使科学知识得到传播,才艺专长得到展示,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心理郁结得到渲泄,工作经验得到交流,谣言传言得到澄清。网面活跃清朗,群友的心境也开阔清新。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中,老科技工作者虽然化整为零、宅居家中、彼此隔绝,但是科普微信群使大家心心相印,“网上人家”仍然“济济一堂”。“网络之家”成了广大群友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是吗?大自然中的物质家园仍然春寒笼罩,但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早已春暖花开。





来源:lnlkx1984 辽宁老科协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0OTMxNDI4Ng==&mid=2247485451&idx=1&sn=a235050fd43eaf5423204392cb4087bc&chksm=fbb0838accc70a9c8d4fcc7db54eb7c9319d254ff394fdb3afd04b1fbed1fcf5c73acd6f842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