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有我】奋战在战“疫”前线的巾帼英雄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09

来源:中国毒理学会


一、戚宇华科研攻关显身手


戚宇华,女,汉族,出生于1971年4月,副研究员,美国休斯顿医学中心生物医学专业硕士,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中国毒理学会会员。在湖北省疫情迅速蔓延之时,她积极响应党中央“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和江苏省委“全力支持湖北主战场决战决胜”的战“疫”号令,经过近16小时曲折旅行,于2月1日到达黄石,成为江苏省最早一批援助湖北省黄石市的六名战“疫”队员之一。在最紧张、最关键的战“疫”一线奋力攻关,及时用最新科研成果助力提高病毒检测时效戚宇华同志昼夜连续刻苦钻研,依靠现有仪器和试剂,在短短几天内就优化出一整套可靠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案。她还同战友们一道,通过改进检测工序,由原来每天只能检测几十份样本提高到每天能检测400多份样本。此外,戚博士还负责黄石市社区医院样本采集人员的生物安全和样本采集等培训工作,累计培训人员6次,共112人,工作同样一丝不苟,耐心讲解,亲手示范,将所学服务于大众。戚博士为黄石市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检测工作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成为黄石市疾控中心“名副其实”的战“疫”检测技术主心骨。联系实际,在科学战“疫”实践中勇于献计献策援黄工作第一天,她就带领队员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对场地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她与其他队员一起对实验室内外环境进行采样检测研究;虽然一线检测任务繁重劳累,但她还抽出时间阅读新冠病毒相关文献,从临床诊治资料中思考如何提高精准检测方法,提出一些改进样本采集、存储、运输,以及采取多种精细化检测互相印证以提高准确度等建议,她还与同行讨论发展血清快速检测方法,提出新冠疫苗开发策略等,真正把科研创新做到抗“疫”一线。关爱他人,做科学战“疫”团队的知心大姐她作为援助黄石市疾控中心的年资稍长者,不仅在业务技术上给予年轻人指导,而且在生活上主动关心年轻人。她深知新冠病毒异常凶险,任何马虎都会造成队员的感染,因而常听她喊“一定不要疲劳,疲劳容易出差错,免疫力下降”,“有什么事情尽管跟我说”,“回去早点休息”,而她自己深夜却还在做最后的数据分析把关,也常看到她仔细检查每一个进入核心区队员防护服的穿着,在其他队员心目中,有她的叮嘱,有她的最后把关,让人心里倍感踏实。



二、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共产党员邓秀英

邓秀英,女,汉族,1983年出生,中共党员,医学硕士。WHO西太区中国江苏麻疹、乙脑参比实验室负责人之一。中国毒理学会会员。14年来从事呼吸道病毒、虫媒病毒、肝炎病毒的检测与研究工作,为江苏省疫苗可预防疾病相关病原检测,全省麻疹、风疹、腮腺炎、乙脑网络建设,急性乙肝监测网络,副反应平台相关病原检测等提供技术支持。从业以来参与流脑爆发,麻疹爆发与输入性病例、风疹爆发,乙脑及副反应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检验工作。1月31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抽调的全国83名援鄂应急检验队的一员,紧急支援湖北省黄石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毒核酸应急检验工作。是第一批江苏省援助湖北省黄石市的应急检验队员,也是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援助湖北省的唯一女党员。在疫情面前,作为一名中青年骨干,担起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应急检测队队员不畏艰难险阻的高尚使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大难当前,我是党员我先上 1月23日,江苏省疾控中心发出给全体职工抗击新冠病毒的倡议书后,她便踊跃报名,随时准备着奔赴抗击新冠一线。1月29日(大年初五),她接到赴湖北抗击新冠的命令后,内心特别激动,作为疾控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党员我先上。她毫不犹豫的结束休假,即刻赶到单位,参加出发前的应急培训和物资准备工作。1月31日,出发的号角吹响,她便匆匆告别家人,转道杭州,经过15个小时,跨越600公里的长途跋涉,来到黄石的土地上,邓秀英在心里说:“黄石,我会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祖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一起抗击新冠,守护你到天明。


(上图右三为邓秀英)


以身作则,敢于担当,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牢记要时刻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月1日早上6点天还未亮,邓秀英一行六人专家组已抵达黄石,匆匆放下行李立即投入抗击新冠的战斗。他们和当地同仁迅速磨合,连续作战,迅速将日检测量突破200份,创造全国17支应急检验队单日检测量的最高纪录,提前两天完成当日标本当日清零的任务,为研判疫情提供可靠情报。她不畏新冠病毒前线暴露的风险,在做好个人三级防护的情况下,前往乡镇卫生院的发热门诊,在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采集咽拭子标本,每次采样完毕,病人会因干呕反射而直接对着她咳嗽,导致高度的暴露风险。每天4~5个小时要忍受连体防护服密不透风的束缚,注意力高度集中,待到检验完毕,天已擦黑,全身大汗淋漓。作为江苏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的一名生物安全监督员,她时刻牢记自己的岗位职责,在受援地也毫不例外。她提出优化使用不同浓度的消毒液,监督每位队员在生物安全上的细节,确保零感染风险,平安上下班。

时光飞逝,转瞬已来黄石一月有余,她和其他五位专家一起为黄石编制了核酸检测手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呼吸道鼻咽拭子采集指南等专业技术指南。组织对7种核酸检测试剂的扩增效果,5种采样管对核酸采样结果的影响,5台核酸提取仪的提取效率开展对比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检测的效率和质量。时至三月一日,已累计完成新冠病毒检测5470份。


她以身作则,敢于担当,每日回到驻地便开始江苏援黄石医疗队的第二项工作——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生活秘书。她每天都关注着公卫信息队每一位队员的身心健康,完全担起生活委员的职责。孝顺巾帼,温柔慈母温柔个子小小的她,很少见到医疗队驻地的白天。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便心生歉意,因为丈夫远在外省工作,年仅9岁的儿子仅由年迈多病的父母照管······作为一名女同志,为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每晚短短5分钟的视频,她看着熟睡中儿子的脸庞,向劳累一天的父母道一声“辛苦了”,收拾起眼中的泪光,重拾心情,迎接明天的战斗!



中国毒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来源:cst66932387 中国毒理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Y3NDIwMA==&mid=2653275407&idx=1&sn=9c90622fb416176b296890f8dd188a4f&chksm=84147b78b363f26ec8c86ff21f072aaf25b1f990c384371d67bab9521253b10af3986a29b661#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毒理学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