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亚洲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第一人,发起创建中华骨髓库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12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我国有400万白血病患者,并且以每年6万的人数递增,而治疗白血病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在短短两周内生产出成百上千个血细胞,再造患者的造血系统。

说起骨髓移植就不得不提到我国骨髓移植第一人——血液病学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他一直战斗在攻克白血病的前线,不断摸索、研究、总结,成功挽救了无数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为我国白血病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wt_a326508c88.

陆道培

勤奋是成功之本

1931年,陆道培出生在上海。他自幼喜欢读书。老上海有很多卖旧书的书店,旧书成堆的放在店里。他没事就爱像挖矿一样去旧书堆里淘宝,尤其喜欢看人物传记。爱迪生传、史蒂芬逊传、莱特兄弟传……这些传记中,闪烁着科学家们坚韧不拔、博学多才、勇于变革、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这些事迹在无形中深深根植在陆道培幼小的心灵中。陆道培的父亲是眼科医生,受父亲影响,1948年陆道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同济医科大学)。在医疗系6年的专业学习中,他牢记老师告诫:“学医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坚持每门课程读英文和德文参考书各一种。临床实习时,他已是班上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现场用英文或德文与中文双向口译的学生。毕业时,他已能熟练阅读各种英文、德文医典,还能借助字典阅读俄文文献。wt_a523708a6c.

陆道培年轻时的证件照

1955年,大学毕业后,虽然陆道培的母亲已经在上海买了房,但他还是选择服从国家分配,前往北京中央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他先在内科工作,两年后重点从事血液病临床和实验研究。在他刚刚涉足血液病领域时,面对的是少得可怜的中外血液病学文献和治疗白血病失败的病例,父亲曾担心儿子选择的是一片无法开垦的荒原……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陆道培无论在何种情形下,都尽可能地排除干扰,抓住一切机会用于学习,寻求属于自己的那方心灵圣地。在读完了《哈氏内科》《肾脏病》《内分泌》和《热带病》等专著后,他又啃下了关于溶血性疾病、白血病、血性疾病、血液学实验等方面的知识。在女儿陆佩华的印象当中,父亲总是在灯底下看书到深夜,看很多很多的书,以至于让人总觉得他有看不完的书。 wt_a22330af0d.陆道培在使用显微镜

正是不断地读书学习,一点一滴的累积,才有了此后陆道培在我国临床血液病学方面的开拓性贡献。

奠基中国骨髓移植

1964年1月27日是开启陆道培专业生涯的日子,也是中国临床血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进行了亚洲第一例、世界第四例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他成功地将患者正在孕期的孪生妹妹的骨髓移植给了这位患有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wt_a42300a4b8.陆道培和同事讨论病例

那个年代的中国抗菌素少得可怜,无菌床也不像现在这么完备,就连抽取骨髓的针都没有现成的,要做骨髓移植手术的难度可想而知。由于骨髓提供者是个孕妇,只能抽取最小量的骨髓。陆道培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此项手术,不仅让患者绝处逢生,而且让捐献骨髓的孕妇毫发无损,对胎儿也没有任何影响。他还在这次移植中创造了“最少有细胞移植数”和“安全以孕妇作骨髓供者”两项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这项手术的成功像一颗启明星,照亮了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改革开放后,陆道培不仅见证了我国医疗技术的突发猛进,他自己也在不断求索中,一次次书写了血液病领域的传奇。wt_a423211240.陆道培做手术

1981年9月30日,陆道培和同事们又进行了异基因骨髓移植——为患急性白血病的女大学生移植了其同胞哥哥的健康骨髓。陆道培在手术前制订了详细的应对方案,避免了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感染,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问题,确保了手术的最终成功。此后,他又完成了以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安全代替骨髓移植的治疗。从同基因骨髓移植到异基因骨髓移植,陆道培和同事们攻克了一个个重大技术难关,也带领着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逐渐走向成熟。

wt_a526311813.

陆道培在中华骨髓库活动上作报告

1992年,陆道培发起创建了中华骨髓库,这一无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的登记组织,并首批开展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上世纪80年代后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主流,选择同胞配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日益困难。为解决中国造血干细胞提供者缺乏的问题,1996年陆道培以国际上成立不久的纽约脐带血库为蓝本在北京创建了我国首家达到国际标准的脐带血库。wt_a12311d539.

陆道培参加造血干细胞交接仪式

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陆道培会拉小提琴,歌还唱得特别好,但和这些业余爱好相比,他从工作中获取的乐趣更多,他的精力全都专注在学术上。有一次陆道培和同事们在一起吃饭,有人说起刘德华,陆道培却问:“刘德华是哪个医院的?”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虽然陆道培不知道刘德华是谁,但他却清楚记得很多年前的病人。wt_a523112a49.陆道培与陈竺副委员长合影

几十年来,经陆道培亲自诊治的病人已逾4万人次。他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陆道培的同事童春荣说:“陆大夫是我见过的把医生这个职业做到最极致的人,怎么把病人的治愈率提高,这是他毕生的追求。”病人只要找到他,无论病情多重,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医治。他还把家里的地址公开,任何病人想找他反映病情,他都会接待,并且不厌其烦地给上门的病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每次去查房,他都会先跟病人握手,给他们鼓励。wt_a526417c72.陆道培查房

对事业的热爱、对学术的不懈追求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1984年以来,陆道培相继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国内8种医学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以及“骨髓移植”(BMT)和“血液病治疗”等两种国际期刊的编委;著有论文30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20部。1997年,他荣获陈嘉庚基金会医学科学奖及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科技进步奖,这是当时中国最高科学奖励。1998年4月21日,在新加坡举行陈嘉庚基金奖颁奖典礼,新加坡总统亲自为他颁奖,将铸有获奖人头像的金质奖章悬挂在他的前胸。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吴孟超、叶笃正、李振声都曾先后获得过陈嘉庚奖。人生到此可谓功成名就。可他为了事业、为了病人还是孤身一人留在北京工作。每当有人问起他时,他总是回答:“我离不开病人,离不开我的事业。”

陆道培重要科研成就


首先在亚洲成功开展同基因骨髓移植;


首先在国内成功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国际上进行首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治愈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首先报道胎盘免疫球蛋白有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


最早发现和证实单独应用雄黄或提取物As4S4可根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率先(80年代后期)在临床上证实第三者细胞有利于HLA配型不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首先制定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GIAC方案,并取得国际上领先的成绩;


提出GIAC四要素方案,并领导其团队使配型不同/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长期存活率接近配型相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首先在国内成功并系统开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首先在国内成功开展非血缘脐带血移植;


积极倡导成立中华骨髓库,建立了最初的志愿者登记;


首先在国内指导建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首先报告紫草及提取物对血管性/过敏性紫癜与静脉炎有卓著疗效;


提出凝血酶元活动度的特殊计算公式,其准确度仍居国际第一;


首先在中国发现三种遗传性血液病,包括遗传性低凝血酶元血症;


首先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提供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干细胞本身缺陷的证据;


首先在中国开展白血病的免疫治疗,包括临床CIK治疗等疗效卓著;


 首先在国际上开展自体和植入体内的天然杀伤细胞的大容量培养增殖并用于白血病人和移植后复发并合并肝炎的回输,并首先在临床成功应用。

wt_a2265293e1.

陆道培

(1931.10- )

血液病学家

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