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协】天津市杰出人才各尽其能 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16

天津市杰出人才是天津市2016年开始自主授予的最高学术技术称号。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天津市杰出人才积极发挥作用,立足专业,开展科研科普,支持疫情防控斗争。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南开大学教授王磊组织团队合作开展疫苗研发工作。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解析关键表面蛋白的免疫原性,设计、完成免疫蛋白的构建与适配性优化,将其装载到具有高效分泌性能的底盘宿主中,构建出高效生产的基因工程菌生物疫苗。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经完成了关键表面蛋白保守区域及热点区域的分析工作。

天津大学教授王树新研究机器人技术,应对重大传染病防治整体解决方案,推动解决在病毒传染性环境下如何做好医用机器人的设计、使用和检测等各种问题,促进了机器人科技防疫工作。

天津科技大学教授程博闻带领新型纤维及非织造材料团队承担国家863项目前期探索项目“掺杂纳米电气石双组分熔喷法制备耐久驻极纳微纤维高效过滤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围绕驻极功能母粒、熔喷非织造驻极技术进行攻关,实现了熔喷非织造材料的高效低阻和驻极电荷长效储存特性,研制出的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是此次疫情防控的关键核心材料,应用该材料生产的医用口罩、民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隔离服等被广泛应用于抗疫工作。疫情期间,程博闻带领团队积极为中石化、中石油建设熔喷生产线提供咨询,扶持国内多家企业提高熔喷非织造布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我国KN95、KN99级口罩滤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带领团队和相关企业紧密合作推进新开发的高性能纺熔非织造布(SM)/高分子量PE透气膜复合医用防护服面料的试生产工作,进一步积极推进高性能闪蒸非织造防护服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天津大学教授侯世科迅速向市政府提交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的资政报告,会同郑静晨院士组织起草中国工程院心理危机干预建议案;聚焦现场医学救援关键技术、智能化防护装备研发需求,深入开展医学救援信息化、智能化、便携化装备研发;筹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辅助决策实验室,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监测预警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研平台;编写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手册(大众版),帮助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医学救援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作为天津市科普形像大使,录制防疫宣传视频,普及防疫教育。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主任冯世庆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积极参与并始终坚守在一线。在科室内第一时间成立骨科疫情防控小组,对院内疫情防控,患者诊疗流程规范,职工安全后勤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制度建立,并组织科室16名医护人员先后驰援武汉、支援空港院区及总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前线阵地。

天津大学教授陈冠益联合中国工程院侯立安院士提出的关于加强新冠病毒肺炎疫区生活垃圾处置的建议,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部分措施予以采纳,目前正在推进落实。陈冠益教授同时参与了中国工程院与科技部联合应急攻关项目中的课题“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模式研究”,组织起草了湖北武汉千子山医疗废物应急处理工程的通风及环境保障设计技术方案,为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医疗废物的热解气化-焚烧处置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赵贤正教授带领科研攻关团队累计组织36人攻关团队开展视频交流研讨14次,提出井位部署建议17口,实施钻井12口,压裂投产5口,高效推动了陆相页岩油的建产开发。疫情防控期间,赵贤正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安排科研人员采用远程办公、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对陆相页岩油富集规律的地质创新研究与生产实践,实现了陆相页岩油效益建产开发持续稳步推进,日产油已接近百吨,增幅达40%。

此外,南开大学教授周启星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提出了系统化开展气溶胶特别是大气纳米胶体传输病毒过程与机制研究的建议;天津大学教授李鑫钢积极参加民盟中央科技委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讨会,为疫情防控献言献策、提交多项提案;南开大学教授卜显和参与组织开展针对病毒检测传感器的科研攻关,通过市政协与党派渠道提出三份疫情防控建议;天津城建大学校长李忠献教授持续深入一线指导,制发疫情防御及科普信息,落实落细天津城建大学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正高工孙树礼利用网络视频和云平台方式,积极推进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各重点项目、任务进度有序开展;天津市眼科医院教授王雁应国外邀请,组织撰写眼科医院、眼科中心和眼科诊所等的新冠疫情防范措施,与国外同行分享防控经验。

天津市科协供稿


天津市科协 抗疫宣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