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表彰 > 人才奖励 > 媒体报道> 详情

点赞!我校航空工程学院吴云教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22-11-25

近日

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召开

开幕式上揭晓了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大学工院吴云教授获此殊荣

图片

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现场

吴云,39岁,大学工院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导,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勇攀科学高峰

在李应红院士等专家教授的指导帮助下,吴云教授在航空发动机气动稳定性与极端条件点熄火、等离子体流动控制与点火助燃方面开展了长期研究攻关。

图片

吴云教授正在进行科学研究

他主持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带领团队发明了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级联高能等离子体点火、滑动弧等离子体点火助燃技术,走出了一条与国外不同的技术路线,显著拓展了低温、低压、高速等极端条件下的点火与熄火边界,正在用于多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或预研;带领团队提出了压气机非定常等离子体激励、超声速阵列式等离子体冲击流动控制等方法,揭示了压气机等离子体扩稳、激波/附面层干扰等离子体激励调控等机理,连续4年入选美国航空航天学会全球等离子体动力学领域重要进展综述,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

图片

吴云进行学术交流

勇挑教学重担

博士毕业后,吴云留校任教。任教伊始,他就得到了国家教学名师李军教授等名师专家的指导帮带,练就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先后参加了多项教学比武竞赛并获奖。他认为,给学生把课讲好与给专家把项目讲好是内在统一的,虽然受众不同,但考验的都是逻辑思维、总结提炼、语言表达等能力。大学、学院领导也经常表扬他是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典型。

图片

吴云正在为学员答疑解惑

读书时,他在李应红院士的指导下,参与了国防973等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从教后,他传承发扬通过科研实践提升学员能力的好传统,与李军教授等同事合作开展了研究生科研实践教学改革,显著提升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图片

吴云讲解技术难题

他带的学员参与了“两机”专项等重大项目,获得了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吴仲华优秀研究生奖、“航空强国中国心”创新奖学金等奖励,他牵头的教学成果也获得了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勇担使命责任

在大学、学院党委的关心培养下,吴云已经成长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博导,获得了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航空强国中国心”突出贡献一等奖、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兴洲奖等奖励,并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

图片

吴云作为学院推进转型发展中青年教员代表发言

他深知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与梁华书记和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协作,协助实验室主任李应红院士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重点实验室运行评估、重组论证等大项工作中冲锋在前。实验室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获得了运行评估优秀、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全军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图片

吴云获“航空强国中国心”突出贡献一等奖

谈到这次获得的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之前获得的各项奖励,吴云说道,荣誉只代表过去,代表组织的褒奖,代表学术界前辈的提携,自己虽取得一些成果,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加聚焦向战为战,持续艰苦奋斗,不负韶华、不负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无论是作为科研人员,还是学生或者老师,吴云始终秉持最谦逊的态度,坚持最刻苦的奋斗,默默耕耘在科研创新的第一线,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继续在科技强军的康庄大道上奔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