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张刘瑜

发布时间:2021-04-30

砥砺前行

不负韶华

——记南丰镇科协副主席、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刘瑜

wt_23619b2735.jpeg

时光回顾在1994年,年轻的张刘瑜刚刚接受完大学四年的洗礼,便满怀着一腔热情与理想,来到了张家港这座崛起的新城,来到了今后挥洒热血与智慧的永钢,成为永钢录用的第一批大学生。历经20多年的努力奋斗,张刘瑜在企业里做出了一番成绩,从一名普通一线员工成长为永钢集团副总裁、联峰实业总经理,成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张刘瑜深谙钢铁企业的生产管理与发展之道,作为一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企业领导者,张刘瑜不仅钢铁生产知识扎实,而且有着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在他的努力与带领下,永钢集团钢铁产业不断做精做强,本着“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朝着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品牌制造不断迈进。

01

勤学善思,以身作则引领创新发展

“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剧烈的市场波动的法宝。”张刘瑜在会上对员工说。从一线逐步走向高层领导的张刘瑜眼中,厂房是钢铁企业的“外壳”,装备是钢铁企业的“骨架”与“四肢”,技术与产品则是钢铁企业的“血脉”与“精髓”,所以张刘瑜一直以新产品持续研发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为追求和使命。

在一线工作期间,勤学善思的张刘瑜就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通过大量的创新解决实际生产中碰到的瓶颈和难题。钢铁生产中有一种上料的料斗称,因其特殊构造以及所处的环境,检修过程中空间十分狭小,环境危险因素较多。张刘瑜得知后,通过现场仔细观察,深入了解设备工作原理,“解剖”设备所有零部件,经过研究论证、推理演算,发明出一种自动校验方法,解决了此类问题,并在全公司范围内成功推广,大大降低了检修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并消除了不安全因素。

张刘瑜先后主持开展公司高炉建设、转炉改造、新建特钢产线等重大项目30余项;带领团队先后开发新产品100余项;此外还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发表科技论文8篇,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3项。

张刘瑜认为创新是解决瓶颈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在其自身的创新过程中,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骨干,这些骨干又带动他们身边的一群人,将这种创新的思想带入了公司的各个角落。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感染着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让创新成了大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02

创新创优,构建企业创新生态

作为一名领导者,张刘瑜深知,企业创新发展靠一个或者一群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设一种开放的创新生态,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打造“事事有创新,人人可创新”的创新文化。亲自指导公司创新相关平台、制度、激励政策的制定,将创新思维融入每一个专业和岗位。

建立创新平台。经过张刘瑜多年努力和关注,企业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内部设立科研项目、质量攻关、技术改造、产销研、科研外协、QC项目、合理化建议、创新奖等创新网络,为各级各类创新活动开展提供展示的舞台。

提供创新资源。张刘瑜时常组织开展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开展学术交流,有力推动企业产学研的开展。近年来,与中国科学院、钢铁研究总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阿里巴巴、华为等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研发费用逐年递增,多年来公司各类降本和压缩费用中,始终坚持不对研发费用打折扣。

培养创新人才。为引导创新人才提升,指示制定《内部职称管理办法》给予职称津贴,《科技创新积分制管理办法》评价和监测创新能力建设。

通过张刘瑜亲自设计和指导,实现企业各级各类创新活动有制度保障、创新容错免责有机制保障、创新开展有资源保障,打造全员创新有平台、创新能力有提升、创新成果有激励,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03

远见卓识,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经营者,张刘瑜自知企业的发展需要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带领企业应对市场的剧烈波动和白热化竞争。在管理过程,提倡危机意识,提前谋划布局,确保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提出企业由“钢铁产品制造商”向“高品质钢铁材料服务商”的转型升级战略。

在张刘瑜的推动下,公司摒弃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提出并开始建设绿色工厂、智能工厂,策划全流程降本增效,提倡精益管理,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等多项举措。近年来,面对国内环保标准提高、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不利因素,始终保持定力、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企业得以从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张刘瑜作为集团公司的主要领导以及钢铁主业的负责人,他身上的经营管理责任越来越重,但对于企业的工作依然秉承着如初的热情与干劲。“永钢是我的第一份事业,可以说在这里实现了我的职业理想。下一步,如何更好的把科学技术应用到我们建设发展中,把创新作为企业生产效能提升的着力点做好做实,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着的,我愿意为之一直奋斗。”张刘瑜说。

来源:科普零距离

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417406351_120057937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