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表彰 > 人才奖励 > 李方华
李方华

1932年生于中国香港,成长于内地,1956年从苏联学成归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微小晶体结构测定、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测定以及准晶体学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将赤诚爱国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将严谨治学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物理学发展。她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方华先生。

图片

功在社稷,一片丹心

李方华先生,1952年被保送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学习,195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来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五十年来,她坚定执着,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奋斗不息,科研成就卓著。李方华从1960年起,开始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她用自己改装的设备开展了电子衍射单晶体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在中国最早开展单晶体衍射结构分析和测定晶体中氢原子位置的工作。在填补空白的同时,她还提出一种校正电子衍射动力学效应的方法。上世纪70年代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李方华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和科研活动。文化大革命后期,她与同事合作,研究钆钴非晶磁膜的结构与磁性的关系,负责测定非晶体的径向分布函数。这一工作填补了中国非晶体电子衍射结构分析的空白,并发展了重量悬殊原子对的简便测定方法。1973年,李方华敏锐地注意到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作为电子显微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正在国外萌芽发展,便开始跟踪这一新学科的进展。文革结束后,她积极推动国内在此领域中的研究工作,成为最早向国内同行介绍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发展动态的人,还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组,开展了高温超导体、半导体、合金、氧化物和矿物等材料的点阵像研究,发现许多新的结构现象。1982年,李方华到日本大阪大学应用物理系做访问学者,在较短时间内拍摄出合格的显微像。随后,她发现并改正了该实验室显微像计算程序的错误,完成了计算工作,测定了该矿物中轻原子的位置。她的一系列出色工作,在妇女地位甚低的日本引起了震动。

学术与科研成就

李方华先生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微小晶体结构测定、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测定以及准晶体学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可以看出,一位女性能够被尊称为先生,也说明了其功勋卓越,为我国的科技、科研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

据公开资料显示,近二十年来,李方华先生的主要贡献是建立测定微小晶体结构的新方法、建立研究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的新技术、发展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准晶体和晶体之间关系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

她所建立的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技术,已成功地用来测定了多个未知晶体结构。她所建立的场发射高分辨电子显微像图像处理技术,已应用于半导体晶体中不同类型位错核心的研究。

在高温超导体的早期工作中,她利用目前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电子显微学方法,进行新材料的结构研究,特别是在认定铋系超导体有无公度调制结构方面起了关键作用。李方华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同,专家们给予高度评价。

图片

巾帼不让须眉

李方华先生是一位自强自立的女性,“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一定要自立自强”,这是李方华先生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李方华先生生前多次参加国际电子显微学研讨会,并经常在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她曾说:参加会议的女性很少,有时整个会议的邀请报告人就我一个女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妇女,我总是有一种自豪感。作为数理学部为数不多的女院士之一,李方华先生十分关注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的问题,她鼓励女学生、年轻的女科技工作者要有信心自强自立,发挥自身优势。

图片

自强女性、没有寂寞

回顾自己的科研历程,李方华十分平静:“对有些人来说,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确比较艰苦,需要耐得住寂寞,但我认为它其实对女性很适合。我上学的时候不知道物理学艰难,搞科研的时候又不在乎什么困难,不考虑提职拿奖的杂事,一心一意做就是了。” 曾有记者就“如何面对研究生涯中的困难”这一问题采访李方华,她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总是百折不挠。”

有人问李方华:“科学家是否都是甘于寂寞的?”对此,她不以为然,“说寂寞,那都是外人看的。没有人会去自讨苦吃,真要是认为苦的话就不做了。我每天忙得不得了,哪里有时间去体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