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辨析”鸭子征战飞蝗”,学点批判性思维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3-18

来源:鲁烟科普

最近,热门的新闻除了有关新冠肺炎的,还有一系列关于蝗虫的新闻传播甚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三条消息是:《4000亿蝗虫即将抵达中国》《10万只鸭子被部署到中国新疆边疆应对》和《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这三条新闻都冲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数以万计的人参与讨论。但是随着后续新闻跟进,追问进一步的细节,却发现并非事实。蝗灾严重确有其事,但是“4000亿蝗虫”的数字却缺乏可靠出处,鸭子大军也是“纸上谈兵”,编得有鼻子有眼的“10万鸭子大军大战4000亿蝗虫”仿佛是网络时代的“关公战秦琼”。


有关“鸭子征战飞蝗”的一系列“新闻”,新奇甚至离奇,一时间让许多人信以为真。其实,这倒是一个很好地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案例。白纸黑字并不代表不可置疑的正确,一定要在脑子里多打几个问号。



首先,学会区分观点和事实。



比如,看到“10万鸭子大军大战4000亿蝗虫”这样“惊悚”的标题,就要问自己:这是真的吗?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中的事实能不能够证明他的观点?新闻的五要素齐全吗?


一篇正规报道起码要包括新闻五要素即5个W,分别为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我们用这五要素来鉴定,马上就能识破“鸭子军团在边境聚集、预备抗击虫群”的视频不是真实的新闻。因为既没有说明视频是由谁拍摄的,也没有具体时间、地点,只是三段视频的拼接:一段飞蝗、一段鸭子过马路、一段鸭子过桥洞,这完全是看图说话啊,这些视频并不能够证明中国鸭子是要去大战非洲蝗虫。




其次,要问问广为传播的信息有什么可信依据吗?证据的可信度足够权威吗?



比如,蝗灾可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网找到详细的介绍,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害预警。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也于2020年2月26日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据FAO判断,此次沙漠蝗灾,因初期控制不力,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可能增长至当前的500倍。


但无论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官网还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都没有说有“4000亿蝗虫即将来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援引专家的话说,尽管沙漠蝗侵入我国境内成灾的风险较低,但也要提前做好防御准备。防御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做好治蝗药剂、设备、资金和人员的储备和准备工作,及早落实备好防蝗飞机等事宜。”——没有鸭子什么事。至于“鸭子援巴灭蝗”,巴基斯坦方面专家组回应说,“目前在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鸭子灭蝗这一技术,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喷洒更有利于紧急治理巴境内的大面积蝗灾。”


那“鸭子治蝗虫”从科学上讲是可能的吗?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用鸡鸭等生物防治蝗虫是中国历史上就有的方法,但主要是针对蝗虫的幼虫,对会飞的蝗虫就干瞪眼了。更专业一点的还可以学习到成年蝗虫和幼虫不同,成虫体内有苯乙腈,这玩意儿有刺激性气味,会抑制禽类的进食欲望。当受到天敌攻击时,蝗虫会将苯乙腈进一步合成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类,二战中纳粹德国常把它作为毒气室的杀人毒气使用),鸭子吃得越多就死得更快。




第三,保持开放性,多角度求证信息的可靠性。



这次的蝗灾还不能说是谣言,只能说是信息报道的偏差。比如说蝗灾是真的,但是“4000亿蝗虫”却是来自不准确的推算,而且没有得到权威渠道的证实。再比如《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这条新闻有可能是记者的信息理解偏差。中方某大学的研究员证实了有巴基斯坦大学和他联系建立合作,巴方想派博士来华学习鸭子治蝗技术。因此更可靠的情况可能是两个大学之间的学术合作计划,还没有到十万鸭子雄赳赳飞过喜马拉雅山的地步。



今天是高度依赖网络的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每天像潮水一样涌来,如何筛选信息实际上是一个人重要的学习能力,这就离不开批判性思维。



在《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这本书里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判断信息的可信度,比如对媒体的报道要保持质疑。比如要看这个断言的来源是有关利益相关方还是和利益无关方的,我们一贯的思维、信念、希望、担忧、期望以及我们的背景信息,也会影响我们的观察和判断。网络是个双刃剑,既让不实信息传播更快,也让我们更快查实信息。只要我们对信息保持冷静理性,摈弃盲从,不要见风就是雨,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动动鼠标,多角度查证,甚至多等一天,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就能看到纠正偏差的更多信息。

免责声明:本平台旨在分享信息,让您了解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立即处理。




来源:luyankepu 鲁烟科普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wOTg0MDMyNQ==&mid=2247493305&idx=3&sn=706842e3ebfb593a863105118ffcf19e&chksm=f90eb813ce7931057fac311abdaac81b4bf221687ff303930fd2f45875d8ff607b357f6c41bb#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荐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