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探访牛顿苹果树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5-08-09

  在上海辰山植物园里,有一间植物育种室有着严格的进出条件:需要穿上白大褂,带上蓝色头套,再扎上专用鞋套。尽管室外夏日炎炎,但育种室内却凉爽无比。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一株来自英国林肯郡伍尔斯索普庄园的苹果树能在上海健康成长。

  这颗苹果树就是大名鼎鼎的牛顿苹果树,是今年3月由上海市科协专程从英国引种的。今天,当引种倡议的发起者、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再次亲眼目睹牛顿苹果树时,不禁感概:要让青年学生看到苹果树,更要了解牛顿和他的科学精神。

  二访牛顿苹果树

  在杨福家眼里,牛顿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之一,另一位是麦克斯韦尔。“我是学物理的,所以对牛顿充满了兴趣。”杨福家说。正是这样的兴趣促使正在英国访问工作的杨福家对寻访牛顿苹果树念念不忘。

  杨福家第一次看到牛顿苹果树是那株种植在剑桥大学著名的三一学院门口的苹果树。但是那株瘦小的苹果树让杨福家感到疑惑:这棵苹果树只有1人多高,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将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的样子。果然,剑桥大学校方告诉杨福家,三一学院的这株牛顿苹果树并不是原版的,而是从伍尔斯索普庄园引种的。

  “正好伍尔斯索普庄园距离我所担任校长的诺丁汉大学不远,我就抽空专程去看原版的牛顿苹果树。”然而,天公不作美,杨福家第一次去伍尔斯索普庄园时,不仅天气不好,而且时节不对,所看到的牛顿苹果树还没有开花结果。幸运的是,当杨福家第二次去拜访伍尔斯索普庄园时,不但天空作美,而且牛顿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在苹果树前,杨福家还看到了英国女皇为苹果树树立的标牌。

  引种还需过难关

  亲眼目睹牛顿苹果树了却了杨福家的一个心愿,然而作为对上海科技工作者之家——科学会堂怀有深厚感情的市科协原主席,有一个新的想法却不断涌上他的心头:“能不能把牛顿苹果树引种到上海科学会堂,以此传递科学创新精神”。终于在去年夏天,他与上海其他科学家们一起向市科协发出引种牛顿苹果树的倡议。

  这一倡议得到了市科协的积极响应。今年3月,市科协正式赴英国剪枝;3月8日,枝条从上海浦东机场入关;当晚,上海首席园艺师操刀,成功嫁接,种植于辰山植物园国家级隔离试种基地。这株苹果树也是国内第一株拥有两张证书的牛顿苹果树,一张是英国方面开具的“出身证”,另一张是国家林业局颁发的“身份证”。

  “我没有想到在上海种植一株苹果树如此复杂,还需要攻克不少科学难关。”杨福家说。据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介绍,由于苹果树喜欢温带凉爽的气候,不喜欢上海的亚热带气候,为了确保牛顿苹果树健康成长,辰山植物园组织专门科研团队进行攻关,使得苹果树嫁接成活率达到95%以上。他指出,这次为苹果树嫁接开展的科研攻关本身也是一种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体现。

  如今,苹果树正在茁壮成长,在合适的时候将“搬家”住到科学会堂来。

  看树更要看人

  可以预料,当牛顿苹果树落户科学会堂,必定会吸引大量关注的目光。杨福家表示,将牛顿苹果树展示给人们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牛顿其人和其科学精神充分地展示给社会公众,“是人而不是树,使得科学对青年学生充满吸引力”。

  牛顿苹果树将为科学会堂成为上海科学圣地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杨福家建议,科学会堂里许多与科学家、与科学精神相关的内容,除了直观展示外,更要做好充分的科普展示。“例如科学会堂有一副1927年索尔维会议的照片,集中了有史以来最厉害的物理学家。”杨福家说,“如果能给每一个科学家有详细介绍,那就更能起到弘扬科学精神的作用。”

  有了牛顿苹果树,更重要的是孕育出中国的牛顿。杨福家说,牛顿的出现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形势,而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是青年学生们发挥才智、大展宏图之时。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www.sast.gov.cn/view/36/22463.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