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MAO-A特异性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在人源胶质瘤组织中检测MAO-A活性的应用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4-01

来源:X一MOL资讯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其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其内部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CNS的功能。

CNS的病变往往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CNS疾病中胶质瘤和帕金森病是两类致病机理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是同属重大疾病的范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健康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需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其中,对于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更是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工作者们专注CNS疾病预/诊/疗的研究,将目光聚焦在了其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和功能调控上。
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s, MAOs)是表达于线粒体外膜上的一类功能型蛋白酶,氧化代谢生物体内单胺类物质,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和外源性的氨类物质,其功能异常与CNS疾病关系密切。基于各自代谢底物的不同,MAOs分为两种亚型(MAO-A 和MAO-B),两者的氨基酸序列相似率高达70%以上。
使用荧光探针来区分两者是一项具有挑战以及生物学意义的工作,由于MAOs的重要功能,科研人员已经开发多个MAOs的荧光探针,其中双光子荧光探针因更深的组织穿透性具有非常大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李林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Yao Shao Q.教授合作,基于“空间构型转换”的概念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MAO-A特异性双光子荧光探针,报道了其在人源胶质瘤组织中MAO-A活性检测的应用。

wt_a62302020041100829_ddac17.jpg

作者基于前期对MAO-B特异性探针的研究(Nat. Commun., 2014, 5, 3276),发现探针U1在与MAO-A和MAO-B进行docking时得到完全不同的结合模式,U1只有在与MAO-B结合时warhead朝向MAOs的活性位点,辅酶FAD,而与MAO-A结合时相反。因此,作者希望在U1的结构基础上设计一个新的MAO-A特异性双光子荧光探针。新的探针F1选择已知的MAOs底物MPTP的分子结构中的四氢吡啶作为检测基团,通过“瞬时共轭结构构建”的机理产生荧光信号的变化,旨在通过荧光信号增强的方式检测MAO-A的活性。根据docking的结果,F1只有与MAO-A结合时,四氢吡啶上的氮原子才会指向辅酶FAD,从而完成酶催化氧化,得到具有荧光的产物FD1,产生荧光信号。

wt_a62302020041100830_e17b6b.jpg

作者首先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系,以及通过CRISPR/Cas9调节MAOs表达的细胞模型上成功验证了F1对于MAO-A的选择性。基于以上结果,作者进一步对F1在组织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分别对小鼠新鲜大脑组织,SH-SY5Y肿瘤组织,人胶质瘤组织(癌旁组织切片为参比)进行了成像,成像深度可以达到220 μm。并且他们发现加入MAO-A特异性抑制剂(Clorgyline,CL)可以很大程度抑制荧光信号的增强,且癌旁组织中MAO-A的活性远低于其它组织样品,这也与此前报道的癌旁组织中MAO-A表达量低的结果是一致的。该项工作为MAOs的检测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工具。

wt_a22322000401100830_e74c50.jpg

这一成果近期以热点文章(Hot Paper)的形式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方海啸同学。

原文:Rational Design of Two-photon Fluorogenic Probe for Visualizing Monoamine Oxidase A Activity in Human Glioma Tissues Fang Haixiao, Zhang Hang, Li Lin*, Ni Yun, Shi Riri, Li Zheng, Yang Xuekang, Ma Bo, Zhang Chengwu, Wu Qiong, Yu Changmin, Yang Naidi, Yao Shao Qin*, Huang Wei*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2000059
李林教授简介
李林教授课题组聚焦“线粒体光学检测与调控”的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研究内容涵盖光子学/有机化学/生物医学工程,专注线粒体特异性的病理学生物体系显影新方法在早期诊疗和转化新药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在活体层面上分别揭示了小分子荧光探针在检测和调控蛋白质活性中的作用,同时在基因水平上阐述了该类光功能小分子生物功能调节剂在疾病诊断、信号转导和药物开发等生物医学领域巨大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上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累计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39/5项,参与编撰专著《分子影像与精准诊断》一本;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参与企业委托项目一项。先后当选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Mc元素代言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活性氧生物学效应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材料导报》编委,《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青年编委,新加坡神经医学研究院(NNI)客座研究员。

来源:X-molNews X一MOL资讯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ExNzg4Nw==&mid=2657631738&idx=7&sn=413ee4345a8b20863841ddb2c581336a&chksm=80f8142ab78f9d3ceb4f9dd7f1cf18f8061ed088c792ed51bb3ab88d8ce97cb7c5dc932d767d&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健康 荧光探针 神经胶质瘤 特异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