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科协邀请心理专家作高考心理压力疏导科普报告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4-15

来源:科普一分钟



  4月13日起余杭区各类学校将分批分次,错时错峰有序开学。余杭科协为持续做好应急科普工作,积极承接上级资源,将优质科普资源和相关专家引入,4月14日下午,区科协邀请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赵国秋走近余杭实验中学,为余杭实验中学高三年级开展复课后面对即将迎来高考的心理压力疏导。


  赵国秋教授深入浅出,从疫情中接触到的实际案例出发,通过一些考生的临床反映,讲解考生如何进行心理疏导。赵教授表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几个月时间宅家上网课,不少人出现了焦虑、强迫等心理变化,也有执行力下降、生活作息混乱、过度依赖网络等现象出现,尤其是初三、高三学生,在疫情特殊时期,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时,心理问题更加普遍,适时的干预和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定的焦虑,并不是件坏事。”赵国秋认为,焦虑也是一种精神的张力,它可以维系学习的动力,适度的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但过度的焦虑肯定有害。将焦虑转化为学习动力,需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就是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恐惧逃避上。


  如何治疗高考焦虑症,赵国秋认为应该关注四方面的调整:认知、饮食、睡眠、时间。


  认知调整——这段时间,家长、老师与孩子应该有一次深入、脚踏实地的讨论:如果正常发挥,孩子大概可以上哪些学校;如果发挥失常,是考虑调剂,还是复读;如果复读的话,去哪所学校等,“在孩子面前尤其不要谈超常发挥,这个概率小,且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


  饮食调整——疫情期间,不少学生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97%左右的学生是不缺营养的,不需要额外补充,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保护胃肠道功能,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每天换着花样大补。


  睡眠调整——赵国秋的建议是保证每天6至8小时的睡眠,其中的两小时差异,取决于考生个体的身体差异。


  时间调整——科学分配每天的时间,关键的、重要的事情用80%的时间来保证,次要的用20%的时间来保证,把不重要的事情放到剩余时间做。


  自疫情爆发以来,余杭区科协高度重视针对疫情防控的科普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发动全区镇街科协、学(协)会、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科协等组织和平台,利用科普宣传阵地、网络平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和防疫科普宣传,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接下来,区科协将会把科普宣传资源包赠送给全区中小学校,包含科普宣传折页和有关视频,希望通过科普引领,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用科学的方式调整心态,在特殊时期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来源:kpyifz 科普一分钟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Y2NjIyOQ==&mid=2650472611&idx=2&sn=95da33fde865478e02d2ad805a850ec5&chksm=8762a6f9b0152fef5a12adfa9817bbd98bfd8d662511820f8de7f29c48b31f3455e6ce7f31c4#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高考 心理压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