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华:一个小病毒改变大世界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4-16

来源: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一个小病毒改变大世界陈新华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

很高兴参加国网能源研究院组织的这次关于“新形势下全球能源战略态势”的线上论坛,刚才听了6位专家的演讲,深受启发。国网能源研究院作为我们国家能源领域的领先智库,研究的课题范围很广,也很有深度,值得祝贺。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新形势下全球能源战略态势”。我理解主题里的新形势有两个方面,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发,另外一个是国际油价的暴跌,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前者造成的,核心还是疫情。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病毒改变大世界”的务虚话题。

 

我想围绕着4个方面的内容来分享:1)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为什么这次疫情影响这么大?3)疫情将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4)结合今天的国家安全宣传日,讨论一下疫情后国际能源格局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

 

1.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月17日,我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关于石油价格战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的讨论中说,今年以来,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发为代表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已经汇聚在一起,变成了一头极具破坏力的灰犀牛,正朝我们快速奔来。它给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所带来的冲击,包括对石油行业的冲击,将远大于国际油价“三国杀”的影响。这个冲击是我们这辈子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也不知道它到底会带来多大的破坏。

 

疫情开始不久,就有许多机构发表了疫情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报告,刚开始的分析集中在中国,大多都认为影响不大。随着疫情的全球大爆发,越来越多的报告分析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目前的主流分析认为,这次冲击会大于2008-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有人认为,这次冲击将会比1929-32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还要严重。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GDP下滑不到1%,而上世纪的大萧条在三年内造成的GDP下滑则是1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昨天(4月14日)发布了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全球经济衰退。报告预计今年发达经济体GDP将萎缩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将萎缩1%。报告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萎缩5.9%,欧元区经济将萎缩7.5%,日本经济将萎缩5.2%,中国经济将增长1.2%。


我认为现在还没有看到尽头,因为疫情何时结束大家心里都没谱,印度和非洲的情况令人担心。这次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最终到底感染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给全球经济带来多大冲击,我们都无法下定论。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感染了世界人口的1/3,死了2000-5000万人,疫情从1918年1月开始到1920年12月消停,持续了三年整,期间一共有3次冲击波。2009-2010美国的H1N1大流感感染了6000多万人,也有三次冲击波。有人说我们现在还处于这次疫情的第一次冲击波,接下来会不会有新一轮的冲击波?我们当然希望不会有,但不能放松警惕。

 

2. 为什么一个小病毒能够改变全世界?

 

为什么这次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与社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我认为核心有两点:

 

首先是这个病毒很厉害。这次的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但病毒却是SARS-Coronavirus-2,是新版SARS病毒。新冠病毒的隐匿性和传染性与SARS不可同日而言。SARS的来源比较清晰,而新冠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还存在自然进化还是人工改造的争议。

 

从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角度看,新冠聚集了其他多种病毒(SARS,艾滋病和疟疾)的特征,也给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新冠肺炎病毒可以自我演变,传播方式多样(接触、飞沫、气溶胶),潜伏期长,传播力强,在病毒携带者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也可以传播,使得防疫工作变得非常困难。

 

其次是这次疫情带来的危机不同于以往能源危机或金融危机,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社会最核心的要素:人。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既是生产力,又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家庭由人组成,企业也由人组成。而家庭和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两个核心单元,疫情锁住这两个经济单元,也就影响了整个经济。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1929-32年由金融引发的大萧条所没有的特征。

 

人是社会动物,经济活动是也是围绕着人的需求,通过人与人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活动。


1850年,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就写了一本由托克维尔作序的《和谐经济论》。书里提到,如果一个人一天的需求全部都需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满足的话,需要多少时间?他得出的答案是500年。


另外一本2017年由美国理论物理学家Geoffrey West写的书“Scale”,中文版叫“规模”,该书系统阐述了所有生命系统(动物、植物,城市、企业等)等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其中发现的一个法则就是城市越大,人均收入越高和人均专利拥有率也越高,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城市越大,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就越多,由此产生的商业机会也越多。

 

在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抗击病毒的最好的手段是隔离,隔离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来往。虽然线上手段提供了替代,但隔离还是大幅度降低了服务的需求。自疫情爆发以来,受到影响最大的也就人与人接触最多的服务业。

 

经济的核心是满足人的需求,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来创造价值。我们隔离了全球40亿人口,也就是隔离禁锢了生产力,减少各种服务消费,减少了交通出行,GDP作为这些经济活动的指标,也只能下跌。

 

疫情通过影响人的健康与安全来放大其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这个影响可以在基本生产单元层面改变生产方式,也可以在社会组织层面,改变人类的生活与社交方式。通过严格的隔离措施,生产力被禁锢住了,但生产关系和劳动保护法没变。这就产生了问题:员工没来上班,无法为企业产生价值,但工资还得照发,许多中小型企业就面临破产。保就业,保中小企业因此就变得非常重要,欧洲的法国和英国都是国家出面给企业和员工予以直接的支持。

 

许多企业即使复工了,但出口的订单没有了,或者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断裂了, 复工也成问题。这就涉及到产业链和国际产业链布局问题。基本单元运营方式的改变必将改变国民经济的运营方式,也将导致国际交往方式的改变,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治理。

 

3. 疫情冲击全球治理现有秩序

 

疫情在测试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企业能够坚持多久?国家能够坚持多久?哪些企业和国家先倒下?伊拉克能源部长说,国家财政收入90%靠石油,目前20多美元的油价,石油收入只够支付政府工作人员一半的工资,其他的国家开支怎么办?伊拉克如此,其他更加脆弱的国家呢?

 

疫情也在考验行业承受度。之前我们认为不可思议的东西,如0电价或负电价就已经在德国发生过。在供应继续、需求大幅下跌、而库存已满的情况下,0油价或负油价在世界局部地区也有可能发生。

 

疫情将引发行业大洗牌,不仅是服务行业现有的一部分企业倒下,新的企业上来。石油行业也会洗牌,有美国专家估计,目前的低油价将会使得美国常规油田100万桶天的产能永久关闭。

 

疫情也将导致产业再布局。西方国家和企业将重新布局原来按照比较优势来进行分工的全球产业链,找回他们所谓的经济主权,把一些与安全、健康、民生相关的重要产业放回到自己国家或交通与沟通都相对方便的周边国家。

 

疫情也加速了本来就很脆弱的世界治理架构的瓦解。疫情发生在世界正处在的“百年未有大变局”中,这个变局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国际治理架构的重构,主要驱动力在于现有机构与时代的差距,和美国的不断退群(巴黎协议,WTO,中导条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

 

疫情将进一步推动逆全球化进程,在英国脱欧的基础上加速欧盟的瓦解。如果不及时修复,疫情将加速中美经济、社会和技术等诸多层面的脱钩。

 

在能源领域,欧佩克已经名存实亡,已经沦为了沙特的一个代言工具,取而代之的是 “沙、美、俄”三方的定期沟通,疫情也因此给了美国参与石油市场供应侧管理的机会。

 

疫情后的时代将是一个民粹主义思潮高涨的时代,也将是一个更加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二战以后成立的国际治理机构将面临重塑。

 

许多人说本次疫情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场世界大战。这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人类与一个大小只有几十个纳米、我们看不到、至今还没有完全了解的病毒之间的战争。

 

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战后怎么办?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出台了马歇尔计划,重建了欧洲和日本。本次疫情后,全球需要一个新的“马歇尔计划”,但谁来主导?谁来提供?

 

于宏源教授刚才说了,现在的国际社会高度分化、缺少共识。在主要大国互不信任的国际社会,如何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为所有国家提供公共服务?

 

4. 我们将进入一个充满不肯定性的全新世界,应注意防范能源安全软肋 

 

行业洗牌、产业链重塑、国际关系重构,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不确定世界。

 

能源行业是这个新世界的一部分。能源是经济社会运营的动力,核心是满足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的冷、热、动力、交通、电力等方面的需求,当人类的基本生活与生产方式被一个小病毒改变了以后,能源系统也必须做出调整,来满足新的经济社会形态。

 

今天是国家安全宣传日,我想围绕着国家能源安全讲一讲我对这个新世界的体会。

 

刚才陆如泉讲的很好,低油价是双刃剑。一方面油价每跌1美元,可以为我们节约35亿美元的石油进口外汇;另一方面,低油价也打击了中国的油气产业,毕竟我们是全球第5大石油生产国,还有庞大的油服产业。

 

低油价对于中国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来说肯定是好事,但是我们不要高兴的太早。如果不做提前准备,两方面的危机马上就会到来。

 

一个方面,低油价下石油公司大规模的投资缩减将为今后的高油价埋下种子,毕竟在疫情过后,石油需求还将继续存在并还有增长,而现有的油田产能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回大幅衰减。油价大起大落对中国经济不利。

 

第二个方面,中国在油气对外依存度方面的软肋有可能被别人利用。

 

刚才毛吉康博士就清洁能源外交作了很好的演讲。能源安全从外交维度看,就是要保障国家最高利益不因能源问题而被敌对势力所要挟,这是美国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对能源安全给出的一个定义之一。

 

疫情前最近几年的一个趋势是,得益于页岩油气技术的发展,美国基本上实现了能源独立,需要的少量石油进口可以从周边国家进口,已经摆脱了对中东俄罗斯石油的依赖,而中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石油对外依存度在70%以上,且高度依赖沙特与俄罗斯,天然气也超过了45%。

 

在全球化的格局下,对外依存度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在逆全球化的时代,这可能就是一个大问题。中国的这个石油软肋会不会被他国或他国领导的集团所利用?这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我们不得不提防。傅成玉先生在最近的讲话中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问题,加大能源供应的国内自给率。

 

那么中国如何克服这个“阿喀琉斯之踵”?

 

去年11月,我在《能源评论》杂志有一篇专访,题目叫做“能源安全:要有新思路,更要有新作为“。核心思想是能源安全问题靠提高本土生产很难解决,必须要有新思路、新的解决方案。

 

我提出来的新思路是通过电气化来化解油气安全问题,从电力领域寻找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用我们的强项克服弱项。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电力建设能力举世瞩目。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在保障国家电力供应安全方面成绩斐然。我们的传统燃煤发电技术、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都在全球领先,在储能技术领域也可以与世界先进国家并驾齐驱。

 

用电力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重点的耗油领域实现电能替代:在交通领域,通过汽车动力的电动化;在取暖领域,实现电能通过热泵技术代替油气,通过热泵的放大效应,一度电可以产生多度电等同的热能。

 

二是以电力为转化载体,将低品位能源进行高品位利用。目前看,有两条路径拥有现实和战略意义:

 

首先通过热泵技术,比如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技术,把大自然里面的低品位能量提取出来进行高品位提升,满足人居环境,工业厂房、商业楼宇、家庭取暖制冷等需求。

 

其次是通过电力途径,把分别在中国国土上面的低品位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电厂余热,以及可以利用热泵技术开发的地源、水源和空气源热能,都充分开发利用起来。 

 

目前太阳能、风能等成本已经大幅度下降,太阳能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最便宜的电源,今后会越来越便宜。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和风电,再加上储能、热泵、数字通信技术等进行系统集成,可以使低品位的能源得到高品位的利用,供能系统也得到优化,越来越精准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能源服务需求。

 

这些低品位能源,在加上分布在工厂和建筑楼宇领域的节能潜力,它们叠加起来,不亚于沙特的地下油田所储存的能量。它们的有效利用,可以降低我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也将大大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水平。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在可控核聚变,特别是小型模块化可控核聚变研发方面取得突破,也将是对国家能源安全非常有利的大好事。

 

除了通过电气化寻找能源安全解决方案之外,还有一个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是节能工作,在节能领域要有新作为。

 

我认为中国能源发展已经从注重供应侧发展的1.0时代进入了以消费端节能提效,供给侧更加分布优化高效的2.0时代。

 

《十四五》规划一个主题词就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能源供给方式需要从粗放式向精准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式转变,以最少的能源供给和最低的环境影响,高效精准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生产活动的能源需求。

 

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低迷和低油价,大家都担心中国的能源转型速度会放缓,担心低油价会鼓励石油消费,这两者对中国长期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新基建,我认为应该以更加前瞻的眼光,围绕着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解决方案的思路,结合雾霾污染,继续保持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不变,把节能、可再生能源、储能、结合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到智慧城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去。

 

从软实力方面,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全球第5大石油生产国,中国不应该把全球石油市场治理的重要事务全部交给美国主导的美、沙、俄新联盟,而要积极参与,形成四方为核心的新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此外,我在去年11月《能源评论》专访中建议的,中国应该启动加入国际能源署的谈判进程,具体的理由已经在那篇专访里解释了,这里不再重复。

 

(本文是基于作者在2020年4月15日国网能源研究院组织的“新形势下全球能源战略态势”论坛上的发言而整理。)


来源:beijingenergyclub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QyMDUzNA==&mid=2650892875&idx=1&sn=fbc53312d4947b7a377360860666bcb8&chksm=bd534d928a24c484396d60364beed14baf2847d82ffe8091dfaafaf4074f539e6527890c3106&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能源研究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