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中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时空特征及生态经济合理性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4-29

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第35卷第23期刊载了南京晓庄学院等单位刘钦普与濮励杰的论文——“中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时空特征及生态经济合理性”。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41230751)等资助。



中国粮食主产区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13个省(区),他们对中国粮食生产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化肥的过量施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已有研究为粮食主产区合理施用化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这些研究多是基于田间试验或农户调查,而综合考虑环境安全和粮食安全分析化肥合理施用的生态经济适宜量,评价化肥施用生态经济合理性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构建化肥施用的生态经济合理性评价方法,对中国粮食主产区1993—2017年化肥施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经济合理性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从1993到2017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强度从205.5 kg/hm2 增加到319.9 kg/hm2,其中氮、磷、钾化肥的施用强度分别从133.8、48.0、23.7 kg/hm2增加到162.6、84.2、73.2 kg/hm2;总化肥及氮、磷、钾化肥施用生态经济适宜量分别从217.4、108.7、54.4、54.4 kg/hm2增加到300.6、150.3、75.2、75.2kg/hm2;氮肥施用强度在1993年已经超过了其生态经济适宜量,磷肥从2001年开始超过了其生态经济适宜量,钾肥在2009年后逼近其生态经济适宜量;1993-2007年间,河南、山东、江苏一直是高强度施肥省份,其它次高强度施肥的省份由高强度施肥省份逐步向周围扩散。2017年,河南为化肥施用生态经济不合理区,化肥施用明显过量;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和湖北则属于经济合理生态不合理区,化肥施用有所过量;湖南、吉林、辽宁和内蒙古施肥适当,属于施肥生态经济合理区;黑龙江、四川和江西为施肥生态合理经济不合理区,化肥施用不足。因此,中国粮食主产区化肥施用强度及生态经济合理性差异较大,总体施肥过量,部分地区存在施肥不足的情况。节肥增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减量的原则,完善配方测土施肥政策和技术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有机肥利用,走有机无机肥相结合道路。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农业工程学报”


来源:gh_c45100f8f9c0 农业工程学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U1MzcwNQ==&mid=2652996331&idx=2&sn=7d045ad6a5139e0b929069475c5c612a&chksm=bd32546d8a45dd7b5acd1c50a8643138d2ea024154e09f158fa41965e2cdeda3a961d215821e&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农业 经济 三农 种植业 农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