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话题:太湖蓝藻、灵长类动脉、新型镁基双离子电池、DNA碎片、宇宙密度、火星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08

来源: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治理太湖蓝藻有了新突破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太湖蓝藻治理除了减氮控磷,还需控铜。该研究已发表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水资源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水研究》,这一成果对于太湖治理将有重要参考意义。

太湖治理是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太湖蓝藻暴发也是许多环境科学类学者的研究重点。一直以来,大部分学者都把重点放在氮和磷的研究上,国家对于太湖蓝藻的治理措施也是以“减氮控磷”为重点,而其他重金属或微量元素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常常被忽视。
——《光明日报》


2中国学者“一图锁定”灵长类动脉血管衰老基因



衰老的血管难以给全身提供足够的养分,将直接导致人体脏器功能的衰退。中国学者首次绘制出了灵长类动脉血管衰老的单细胞图谱,该成果5月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刘光慧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组联手,首先对年轻和年老食蟹猴的动脉血管进行了组织学分析。大尺度电镜三维重构等技术揭示,年老血管呈现血管壁增厚、钙化、纤维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减损等一系列衰老特征。
——《科技日报》


3新型镁基双离子电池面世



5月6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来自该研究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不溶性有机负极材料的新型镁基双离子电池(Mg-DIB)。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能源材料期刊《能源存储材料》上。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但是,锂资源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大规模储能的低成本要求。镁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容量、储量丰富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金属镁负极在有机电解液中易发生钝化,导致镁离子不能可逆沉积/溶解,此外尚缺乏可逆脱嵌镁离子的正极材料,使得镁电的发展受到制约。”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唐永炳说。
——环球网


4千万年前DNA碎片或现身 是否来自恐龙存争议



根据目前的理论,遗传物质不可能保存几千万年。在生物死后,其体内的DNA就会开始降解。2012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古生物学家只能恢复距今680万年以内的生物的DNA序列。而对于在6500万年前灭绝的非鸟恐龙,其遗传物质早已消失。


但对一只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幼年亚冠龙的研究,正试图挑战这一观点。科学家在其化石中发现了被认为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恐龙DNA的降解产物。


——《科技日报》


5人类对宇宙密度和结构有了新见解


▲宇宙中的高质量物体并不是“完美透镜”,当它们使光线偏转时会产生扭曲,产生的图像看起来就像是透过酒杯底部看到的一样。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消息,宇宙学家们利用引力透镜,重新确定了宇宙物质的密度和结构,进而可以为宇宙的总质量“称重”。该成果属于欧洲的“千平方度巡天”计划,相关报告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期刊上。

1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更精确地了解宇宙的“体重”。这一认识对天文学研究的发展非常关键,因为物质和能量的平均密度被称为宇宙密度参数,这一参数也正是标准宇宙模型的核心。不过,宇宙的质量非常难以衡量,因为科学家不但要了解宇宙中恒星和星系的重量,还要知晓现在对我们依然很神秘的暗物质、尘埃云甚至是中性氢的质量。
——新华网


6火星上可能曾有条流淌十万年的河


▲图片来源:前瞻网



尽管现在的火星是一片沙土的星球,看似没有任何生机,但从火星表面图像我们知道,火星上也曾湖泊纵横,有大量流动的水。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5月5日报道,荷兰科学家发现了一条已在火星上流淌了十多万个地球年的河流首个证据。


乌得勒支大学的弗朗切斯科·塞勒及其同事在火星海拉斯(Hellas)盆地西北缘发现了一块高高的岩石峭壁,其似乎是由一条古老河流的水流缓慢形成。


研究人员指出,随着河流不断流动,沉积物会逐层堆积。新发现岩石露出地面的部分“露头”高200米、宽1.5公里。要想形成这种大小的露头,需要一条活跃了至少10万个地球年的河流不断的流动和沉积。


——《科技日报》

来源:BDSKXJSXH 保定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wOTc4NjI5Mg==&mid=2247488643&idx=5&sn=bae9016c8a105aab5bfb78f1550d1d9e&chksm=f90db558ce7a3c4e4973a4e5e6f61ab6cac3850b7026eda800870a8c0ded2943b79657a6052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普 科技 科学 DNA 科技日报 灵长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