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漫游未来,将思想启迪寓于知识和趣味中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16

来源:科普社

在中国的科普、科幻界,叶永烈曾经是一个风格独特、广受瞩目的“主力队员”;在当今的纪实文学领域,他又是一位成就卓著、声名显赫的重量级作家。在“科”字轨道上运行、“十八般武艺”几乎样样涉足的“叶永烈”,跟那位在历史深处游弋探寻、写了许多名人传记的“叶永烈”, 常常被误认为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叶永烈的作品覆盖范围之广、创作数量之多、产生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叶永烈于中国科幻小说创作及其理论构建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开拓勇气和勤奋执著,亦在中国的科幻史册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

叶永烈才华横溢,兴趣广泛,勤奋高产,在科普、科幻与纪实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截止目前,已出版三百余部作品,累计接近2000万字。其中,在科幻暨科普领域,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作品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在国内均称翘楚。

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科幻小说

一是科幻小说,集中于其创作生涯的前期,即20世纪60至80年代。影响较大的有《石油蛋白》(1976)、《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1977)、《小灵通漫游未来》(1978)、《丢了鼻子以后》(1979)、《演出没有推迟》(1979)、《飞向冥王星的人》(1979)、《腐蚀》(1981),以及以金明为主人公的“惊险科学幻想系列小说”,如《暗斗》(1981)、《黑影》(1983)等。这些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作品,为中国科幻史留下了一座丰碑。

二是科普作品,包括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学相声、科学诗、科学寓言等,几乎涉足科普创作所有的品种,基本与科幻小说创作处于同一时期或稍早,同样成就斐然。如在大型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中承担了化学、农业方面的许多条目的撰写工作;出版了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和《化学元素漫谈》、《知识之花》等著作;此外,还有散见于全国诸报刊的许多科学小品。

科普作品

纪实文学

三是纪实文学,集中于其创作后期。1983年自科幻小说《黑影》完成后,进入纪实文学创作领域,其作品数量和创作成就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这类作品写作视域广阔,题材多样,资料翔实,妙笔生花,拥有比科幻、科普作品更广泛的读者群。


除自身创作之外,叶永烈还主编了十余种科幻小说选集,如《科学幻想小说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中国惊险科幻小说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中外科幻小说欣赏辞典》(明天出版社,1991)、《世界科幻名作文库》(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中国科幻小说世纪回眸》(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中国科幻小说经典》(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同时,他还积极与国外科幻机构联系,组织翻译中国优秀科幻小说介绍到国外出版,在推广普及科幻文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永烈曾经这样评述自己的创作人生:“我不属于那种因一部作品一炮而红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如同一堆干草,火势很猛,四座皆惊,但是很快就熄灭了。我属于‘煤球炉’式的作家,点火之后火力慢慢上来,持续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从11岁点起文学之火,一直持续燃烧到60年后的今天。”



  本文节选自 《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



来源:cspbooks 科普社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E2OTUxNQ==&mid=2654109608&idx=1&sn=2bf62526c8d9419728af28647e5abea8&chksm=8be892ecbc9f1bfa93f194d1fac23ef37c0b9150bd0cde917ca82344906b09b8b1c99ca2b3cd#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学 叶永烈 文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