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浅谈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运用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17

来源:中国睡眠研究会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失眠障碍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普遍性亚健康疾病。201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各类睡眠障碍总发病率高达38.2%,并且呈上升趋势。临床上治疗失眠障碍的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非药治疗主要以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和物理疗法为主。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是指针对持续性失眠中行为、认知和生理上的因素的一系列治疗策略。2012年,由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ESRC)资助的研究项目“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在全英范围内进行了试验。


试验证明,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会使任何年龄段的失眠群体获益,还可能使其他慢性病患者以及失眠易感群体获益。


2016年美国将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列为慢性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法,随后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被推荐为任何年龄成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案,也是世界上公认的非药物治疗失眠障碍的最好用的疗法。


CBT-I包含的模块和适用人群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主要包含5大模块:


1)刺激控制疗法(stimulus control):将床/卧室与睡眠重新联系起来,重新建立一个规律的睡眠-觉醒时间表;


2)睡眠时间限制疗法(sleep restriction):增加睡眠驱动力,增加睡眠的连续性和巩固睡眠;


3)放松疗法(relaxation training):减少干扰睡眠的躯体和认知觉醒状态;


4)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改变对睡眠和失眠的误解和错误的信念,减少/预防对失眠的过度监控和担忧;


5)睡眠卫生(sleep hygiene education):教导病人改变睡眠的健康生活方式。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主要适用于三大人群:


1)原发性失眠:

①、心理生理性失眠

②、睡眠卫生不良性失眠;


2)共病失眠:

①、合并慢性内科疾病

②、合并精神科疾病;


3)其他特定的病人组:

①、慢性安眠药使用者

②、老年人

③、儿童及青少年。


CBT-I的优劣势


1)CBT-I相对于药物治疗的优势


①、相对于药物治疗慢性失眠,副作用较少;


②、慢性失眠患者长期服用催眠类药物会使人产生依赖性,因此有些患者对药物治疗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有时甚至擅自停药,不仅不利于治疗,而且可能导致停药反映,失眠症状甚至较前严重;


③、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客观症状,也可改变患者对失眠的主观认知, 使得治疗可信赖、易于接受;


④、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依赖药物治疗者的服药剂量、改善抑郁症状等,且可以减少复发,提高心理素质,以及对应激的应对能力;


⑤、研究表明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短期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而长期疗效则优于服用安眠类药物。


有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CBT-I)有效治疗率可达80%,且其具有不反弹,无副作用的优点,所以目前国内外许多医院的睡眠中心在临床上都使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治疗慢性失眠患者。


2)CBT-I的劣势


①、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通常需要患者与治疗师进行6-8次的见面治疗,会消耗患者及治疗师过多的时间成本,有些患者因路途、工作等原因没法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行下一阶段的治疗,不利于治疗疗效;


②、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需要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严格规律的作息,并长期遵守。有些患者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诱惑从而没有自我规律和约束,导致疗程不佳甚至结束疗程;


③、国内经验丰富且训练有素的治疗师有限,无非满足失眠患者的需要求;


④、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操作过程复杂、经济成本较高,失眠患者会因经济成本等原因放弃选择该项治疗。


⑤、另外最近的研究发现,CBT治疗失眠障碍,对儿童青少年的疗效与安慰剂没有差别。此外,对于严重的慢性失眠患者,CBT的效果相对要差一些。


基于上诉依从性差、经济成本高、治疗师少等问题,且随着科技和网络智能化的普及,数字化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Digital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dCBT-i)逐渐在临床上开展。


CBT-I趋向于数字化发展形势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虽然是慢性失眠障碍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目前国内缺乏经验丰富的治疗师较少且其有相对较高的临床成本,这使其在国内的临床运用上受到限制,许多慢性失眠患者并不容易获得此类疗法。


近年来,许多医疗机构联合科技企业创新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CBT-I,来部分代替治疗师面对面的CBT-I,一定程度上提高失眠患者获得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的机会。迄今为止,数字化CBT-I的研究总体上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CBT-I的互联网化、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


虽然数字化CBT-I简化了传统的失眠认知行为疗法的执行难度,方便了失眠患者和治疗师。但数字化CBT-I不适用于教育程度低、互联网运用技术经验少且年龄偏大的失眠患者,这类人群在使用数字CBT-I时存在许多局限,比如不会操作智能数据化工具,对数据化的CBT-I无法理解,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据估计,我国老年人群中约有40%-7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慢性失眠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这类人群的身心健康也值得我们去关注,因此CBT-I的运用方式值得我们继续探究,进一步研发适用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全自动数字化CBT-I,为身受失眠困扰的人们带去福音。


参考文献;

1. Riemann D, Baglioni C, Bassetti C, et al. European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J Sleep Res . 2017; 26(6): 675‐700 .doi: 10.1111/ jsr . 12594

2.Morin CM.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Chronic Insomnia: State of the Science Versus Current Clinical Practices. Ann Intern Med. 2015;163(3):236‐237. doi:10.7326/M15-1246

3.Kang SG, Kim YK.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in the Digital Age. Adv Exp Med Biol. 2019;1192:629‐641. doi: 10.1007/978-981-32-9721-0_30

撰稿:刘超侽

作者:


潘集阳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二级教授、主任医师

精神医学科、睡眠医学中心主任




速眠CBTI由香港及内地知名睡眠医学专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研究成果研发而成,该课程除了提供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视频内容、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外,还可以记录睡眠数据,查看专属睡眠报告,使用多种睡眠改善工具,线上、线下持续远程管理,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

编辑:彭志平;审核:左和鸣



来源:zgsmyjh 中国睡眠研究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DIwNDI2Mw==&mid=2650015754&idx=2&sn=9c658bd4c677281b2f137459947cf5b8&chksm=83964402b4e1cd14ef007fbff4d9a56437bf1304947d93caeef4829bde6d61056254ca6093e5&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健康 睡眠 药品 cbt 失眠的原因 失眠最好的治疗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