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之中,时代之外,他是终身致力于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18

有这样的一个人!

他参与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农业工程工作的研究机构——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他主持了我国农业领域第一个使用外资的农业项目——华北平原农业项目,治理治理山东、河南等9个县约300万亩盐碱、易涝地;他著有《论农业的工程建设》《中国农业工程》《沧海寻踪》等书;他于2013年获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颁发的“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终身荣誉奖”。

这个人就是我国中国农业工程事业和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之一陶鼎来

wt_a123823f12.

陶鼎来

1

求学之路的漂洋过海

陶鼎来于1920年10月22日出生,家中乃是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清末的拨贡,父亲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陶述曾,他还是国民党要员陶希圣的亲侄子。

他虽是家中的独子,但年少时随父亲辗转于铁路、煤矿、水利工程现场,深受父辈工程师们的影响以及熏陶,这使他对工程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wt_a523828227.

陶鼎来13岁在开封

在求学期间受到了抗日战争的影响,陶鼎来不得不随父亲从河南开封进入广西。1938年,他凭借广西全区高中学生会考第一的成绩从桂林高级中学保送到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入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在此期间,受到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许多名教授特别是刘仙洲的教导,而这对他后来所选择的人生之路和从事的事业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wt_a32642830b.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证书

毕业后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基层工作,与工人有着直接的接触,深受他们实事求是和艰苦朴素的品质影响。

1945年,他参加国民政府教育部公费留学的考试并被录取,开启了自己漂洋过海的求学之路。

陶鼎来回忆道:“当时美国和日本正在太平洋交火,我们只能走大西洋,整整走了31天。”

2

远大抱负的生根发芽

作为学机械的学生,陶鼎来却进入了明尼苏达大学的农业工程系。

刚开始他对此很不理解,认为自己是来学习机械制造的,却被分配到农业工程系。后来陶鼎来才知道,农业工程就是农业上所需要的工程,农机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此外还包括水利建设、农业建设、农业电气等等,范围十分广泛。

wt_a12382777c.

1945-1948年派往美国学习农业工程的20位硕士研究生

 

1947年,陶鼎来硕士毕业,求学期间他愈加明白了农业工程这一学科的重要性。

“美国的农业经营规模很大,一个普通的家庭农场就能拥有几百顷土地。这么大的一个农场应该用什么样的机器、盖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水渠......是一门大的学问。”

这样的认识也让他有了发展中国农业工程的念头。后来他亲眼见到了美国农业在二战结束后的繁荣,据他和同学的调查发现,美国农业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但是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足够1000个人吃,农业成为美国超强国力的坚实支撑,而农业工程在推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清晰地显现出来。

认识到这一点后,陶鼎来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农业工程带到中国,让它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可是,对于农业工程四字,在当时的中国里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怎样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他和7名志同道合的留美学生开始了反反复复的研究,最终将目标放到了兴建农场的上面,并联名拟定了一份计划书。经由陈衡哲教授将这份计划书推荐给了民国时期著名的评论家储安平,最后在《观察》这一杂志上得以发表,成为了当时的一段佳话。

3

学成归国的不忘初心

1948年,陶鼎来学成归国,而几位和他曾经共商大计的同学大都走向了别的路,而他仍旧是不忘初心,将自己一辈子都致力于我国农业工程事业和农业机械事业的发展。

wt_a426428755.

陶鼎来在国营东辛机械化农场前

1950年初华东农林水利部决定在江苏、山东、安徽建立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作为农业机械教师的他欣然前去。

经过一番考察后,他率领棉垦训练班部分学员和为数不多的农业机械在江苏灌云县地方小农场的基础上建立了国营东辛机械化农场。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土地以及灌溉沟渠进行了一番规划,当年播种的小麦在次年收获颇丰。

1954年他离开东辛农场,从事于农机化的研究和推广,期间提出了相较于苏联的中大型农业机械,日本的小型机械更适应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的建议,推动了我国小型农业机械的发展。

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建设

上世纪70年代之前,我国的农业工程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在学习苏联经验的时候倾向于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化。

在长期实践中,陶鼎来和其他在国外学习农业工程的学者发现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化固然重要,却并不是农业工程的全部。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使得这个问题更为突显。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当时主持科技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根据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大会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业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而农业工程也被列为25门技术科学之一。

陶鼎来当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兼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参加了大会,会后邀请有关专家对世界农业工程科技发展情况和趋势进行调研,结合我国具体条件,起草了《农业工程学科发展规划》,建议国家成立农业工程的研究设计机构,并即决定在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内设立农业工程研究室,开展对农村能源和农业环境工程问题的研究。

197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陶鼎来任院长;当年11月国家科委成立了农业工程学科组,他任副组长;同时成立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他被选为副理事长。

此后多年,我国农业工程的科学研究和业务建设从无到有,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北平原农业项目的建立  

陶鼎来虽然热爱和献身于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工程事业,但反对“为机械化而机械化”的思想和作法,他认为机械化也好,农业工程也好,只应有一个目的,就是解决国家面临的农业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1980年前后,他多次组织农业区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的学术讨论会,并呼吁把农业区域的治理、开发、建设作为系统工程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同年,我国在世界银行的席位得以恢复,他不顾些许部门的疑问和反对,积极参与争取了世界银行的优惠农业贷款。

wt_a223429c1f.

(陶鼎来先生专著《中国农业工程》再版发行,图片来源于农业总规划设计研究院)

1982年,他主持了我国第一个大型农业区域治理开发项目《华北平原农业项目》。

以山东、河南、安徽三省中九个县为范围,将300万盐碱地综合治理开发,涵盖了农田规划、开挖排水系统、打井修渠,架设高压和低压电网、平整土地,还有购买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植树造林、增施磷肥、改良土壤等多方面相互配套的工程。

与此同时,他还主持了联合国农业发展基金会支持的《河南省农业发展项目》,以两个县为中心的60万亩地的综合治理开发。

5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两个项目的建设任务都完成了,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一致的好评。

1986年,他以66岁的高龄退居至二线,不再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即便是如此,他依旧是进行着自己的研究步伐。

2002年他所著的《中国农业工程》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全面系统阐述农业工程理论及时间的著作,为我国的农业工程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终究是不会等待人,最后陶鼎来在2016年2月11日逝世,享年95岁。但是他不忘初心的赤子之心使人为之动容。

wt_a52652f1b2.

陶鼎来

(1920.10-2016.2)

农业工程学家

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