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阶段 公众怎么做好自身防护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22

来源:朝阳县科学技术协会


1、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公众怎么做好自身防护?
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0年5月7日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指导意见》里一共提出了20条防控措施。这些防控措施都非常具有针对性。其中第一大类讲的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其中的4条措施都是关于公民如何做好自身防护的。一是要科学佩戴口罩。二是要减少人员聚集。三是要加强日常的通风消毒。四是要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
2、在低风险地区是否有必要全天佩戴口罩?
答:关于在低风险地区是否有必要佩戴口罩的问题,是最近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这里我们可以遵照一个原则,就是在通风条件良好并且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安全的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可以不佩戴口罩,具体包括以下情况:一是在户外,比如公园、人比较少的街道,包括操场,是不需要佩戴口罩的。尤其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更不能佩戴口罩。二是在办公室、会议室、工地、学校,能够保持通风条件和相对的安全的社交距离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戴口罩。但是,有三种情况我们是建议佩戴口罩的:一是在一些比较封闭的公共场所,比如公共交通工具里、电梯、人多的公共场所里面,建议佩戴口罩。二是当人生病的时候,尤其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道感染症状要佩戴口罩,主要是为了避免把这些病源传给其他人,这不仅在疫情期间,将来在任何时候都要遵照这个原则,生病的人要戴口罩。三是在特定的环境内,比如去医院,不管是去医院就诊,还是陪同亲友去医疗机构,在医院这种场所内要佩戴口罩,所以这三种情况建议还是要规范佩戴口罩,来降低感染的风险。
3、随着疫情趋缓,许多人因各种原因都有出行的诉求,在出行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答:对于出行人员,应该做好个人的预防,第一个在出行前要做好准备,要看一看目的地是不是近期有病例或者疫情的发生,如果是高风险地区,建议暂缓出行,能不去就不要去。另外要了解当地的防控政策,出行前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携带必备的口罩、手消毒剂等物品,以备路途中使用。二是乘坐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要做好防护,要按照乘务人员管理要求,遵守秩序,有序排队,保持一个安全的人际距离,并且全程要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尽量减少在交通工具上用餐的次数,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三是如果需要入住酒店的话,应该选择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宾馆,入住后要注意通风换气,当然酒店按照防控政策要求,会每天对这些公共设施进行消毒,在客人入住前也会对房间进行清洁和消毒。四是出行期间发现自己有发热、干咳、乏力这些可疑的症状,要及早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4、在低风险地区,餐饮行业正在逐渐恢复正常营业,公众在外面用餐时如何做好自身防护?
答:大家都知道,近期黑龙江、吉林两省发生的聚集性疫情确实都是由于聚餐引起的,因此要尽量减少聚集或者不聚集。如果聚餐的话,用餐时要采取分餐制,尽量减少聚餐的人数,缩短聚餐的时间,可以优先选择户外用餐,在室内用餐的时候要注意通风,倡导公筷、公勺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5、近期,吉林舒兰市发生了聚集性新冠疫情,沈阳市也出现了输入性确诊病例,沈阳来朝返朝人员怎么办?
答:近期,对于从沈阳市来朝返朝人员,其所在(或接待)单位和特别关系人(亲属或在朝接待人员)应建议他们尽可能减少外出或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不聚餐,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要记好车号备查,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要坚持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室内勤通风等防护措施。
总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广大市民要严格按照朝阳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指挥部2020年5月16日发布的13号令要求,认真履行公众的社会责任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聚餐,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出门戴口罩、配合测体温、养成好习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一切信息以官方报道为准,相信政府会及时、准确的把疫情真实情况向广大市民公开;外出回朝,尤其从中、高风险地区回朝后要主动报告并做好自我隔离,也希望广大市民相互监督,互相提醒。



来源:cyxkxjsxh 朝阳县科学技术协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jAwNjUyMQ==&mid=2649796364&idx=3&sn=9608b13e1dfce67e8fcbaec7e8c8027d&chksm=f3781c1ac40f950ce5a221d0c4200def2b501f87872ff0884267746b78cb9235153189fa50d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辽宁省 朝阳市朝阳县科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