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产生大量医疗废物如何破?绿会代表分享国际会议讯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24

来源:中国绿发会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
5月19日,中国绿发会化学品工作组应邀派代表参加了由“绿色增长知识平台”举办的“抵抗新冠肺炎病毒而产生的医疗废品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办法”网络研讨会。此次会议就各国如何设计有效的COVID-19医疗废物管理战略和行动计划、国际社会如何支持发展中国家管理COVID-19医疗废物、未来如何避免医疗废物危机以及企业家和小企业在可持续医疗废物管理方面有哪些机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此次会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化学品与卫生处经济司司长Monika MacDevette主持,世界卫生组织(WHO)水与卫生保健事务负责人Kate Medlicott、《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联合秘书处执行秘书长Rolph Payet、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蒙特利尔议定书/化学品小组主任的化学品和能源效率问题高级顾问Frank Pinto、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GGI)负责绿色城市事务的Donovan Storey等嘉宾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
本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出发点,中国绿发会化学品工作组派出的参会代表对此次研讨会所讨论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现将总结分享如下:
关键问题一:抵抗新冠肺炎病毒所产生的医疗废品,政府应该如何出台有效政策进行处理?
【绿会代表总结的要点】如今各国之间签订的联合协议涵盖范围越来越广。其中就包括对危险化学品废料、电子垃圾、医疗废品的运输进行明确规范和限制。回望过去,在这些合约广泛应用之前,各国对这些医疗废品以及其他类似的废料并没有特别重视,或者说,因为这些废料的危害是流动的,所以各国往往怀着侥幸心理,并没有想共同参与、共同治理。
而现在,以各种公约为铺垫,各国联手整治这些问题的思路更加明确、处理地更加自信。以公约为基础,各国可以联手打击污染环境、可能传播病毒的犯罪行径。本次疫情影响深重,各国完全有责任联合制定专项医疗管理协定并尝试将以这些废料为载体传播地新冠肺炎病毒进行传播路径模拟,比如经由海洋船舶。
同时还应注意具体的医疗废品携带肺炎病毒的可能,比如口罩。多项实验表明,不同型号的口罩作为医疗废品,携带肺炎病毒的威胁往往是不同的。这些都是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的点。
关键问题二:国际社会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工作和医疗废品的处理?
【绿会代表总结的要点】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新冠肺炎的感染性、危害性都是一样的。疫情全球蔓延,做出任何努力和投入都是值得的。对于那些处理这些医疗废品感到吃力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土间填埋、填土焚化是一个选择。鉴于这样的国家没有对抗疫情的经历,没有专业化的应对措施。现在更需要像世卫组织(WHO)和UNEP(联合国环境开发署)的组织提供援助。
在援助的同时,这些组织将会考虑到协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建立欠缺的对抗疫情和处理医疗废品的完整体系,平衡发展中国家一些较为缺乏的有生力量。同时更注重平民化的处理方式,普及患者自我隔离观察、保持卫生的医学常识等。
关键问题三:怎样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废品危机?
【绿会代表总结的要点】我们主要从医疗废品引发公共安全危机的作用机理上开展讨论。许多病菌都会由于医疗器械的使用而被传播开来,包括新冠肺炎病毒、蚊子携带的疟原虫和登革热病毒等。针对个人来讲,需要更加注意清洁、卫生,尤其是日常用水的清洁工作。由于这些废品往往会以水流为媒介,将垃圾散播到各地,因此村庄和城市的水源清洁工作必须受到机构的重视。否则就将面临许多基础建设包括政府工作单位、医院、学校等被疫情迅速摧毁的情况。
同时要加强废品循环利用,这是一个可以有效避免废料感染的途径。废品的循环利用需要科研技术方面的资金注入,因此需要各国更加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最终还是想强调各国协作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疫情如果严重到超过临界点,大规模民众抗议将不可避免。我们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不想让各国各自为战、“各扫门前雪”。各国的医疗科技水平各有特色,各地的疫情灾害也有特殊国情因素。未来的危机预防工作仍将需要各国协同、分享、努力。
(注:本文为绿会化学品工作组Kim参会学习笔记,仅供参考。)
文 | Kim核 | 中国绿发会化学品工作组编 | Angel


美德智慧

公益项目详情↙↙↙点击“阅读原文

来源:ChinaGreenExpress 中国绿发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ExMzM4Mg==&mid=2649644341&idx=7&sn=bc297d2d09eeb3c947d0c2c958fd7fa4&chksm=83d109fcb4a680ead09a5fe17722ebbdae8dd36d6467f8dff90afdb5b49fa204ced8dbf9d064#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北京市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