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解读 | 陈宁俊:疫情影响下的广东印刷业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5-26

来源:中国印刷


今天推送《疫情影响和冲击下的中国印刷业》主题专刊中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会长陈宁俊撰写的《疫情影响下的广东印刷业,唱响广东印刷业在疫情期间积极作为、勇担重任的凯歌



疫情影响下的广东印刷业


/广东省印刷复制业协会会长

陈宁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进展,时时刻刻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疫情防治工作的相关印刷需求,也分分秒秒牵动着每一个广东印刷人的心。作为宣传的重要力量,广东印刷业在疫情期间,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型肺炎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有序参与防控工作,通力合作,同舟共济,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一、疫情下的广东印刷业主动作为,积极贡献,当好防疫保障者


(一)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当好指挥官。


广东省委宣传部印刷管理部门密切关注疫情,及时作出行动。协同省内各市印刷管理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指导工作,加强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承接疫情防控宣传品、紧急防控产品印制保障任务开辟绿色通道。


(二)行业协会积极配合,当好服务员。


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各印刷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带头作用,强化防疫宣传责任,转发防疫重要通知,撰写收集发布广东省印刷企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优秀事迹,为行业企业树立好勇担责任的积极形象;深入了解疫情对行业的不利因素,为广东印刷企业发出疫情期间的行业声音;整理汇总与行业有关的优惠政策,及时为广东印刷企业传递政策动态。


(三)印刷企业坚守岗位,当好战斗者。


疫情期间广东印刷企业克服种种困难提前复产,印刷制作防控物资的配套外包装、标签、纸箱等物料,为防控物资生产配套要求提供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印刷企业在疫情期间免费捐赠了价值约320 万元的物资,其中就包含了宣传防疫物资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广东印刷人在疫情发生后,主动作为,把宣传责任挺在“疫”线,把宣传优势发挥在战“疫”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无声的战“疫”中来!


二、疫情下的广东印刷业面临挑战,困难重重,发展按下慢进键


近期,据国家统计局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一季度我省地区生产总值22518.67亿元,同比下降 6.7%。其 中,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为876.60 亿元,同比下降 0.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7978.07 亿元,同比下降 14.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13664.00 亿元,同比下降 1.5%。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的确不可避免地对我省经济社会造成了一定冲击。作为加工服务行业,一季度因疫情导致的经济压力、消费疲软、自然也给广东印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疫情给广东印刷业带来了一系列的现实考验


一是劳动力不足。早期受疫情防控影响,人员流入限制、流入申报手续、流入隔离安排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导致无法正常营运,招工难;中职院校未正常开学,批量实习生资源被阻断;市场上各企业“抢人”,招工竞争大。


二是物流不畅。物流企业受疫情影响,开工也有所延期,而且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各地封城封路,检验检疫更为严格,交通运输受阻,这对于印刷产品的运输是极为不利的,有些订单即使完成了也无法交货。3 月份,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但疫情效应像多米诺骨牌,逐渐在国外蔓延,海外各国防控升级,很多国家纷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无疑给物流增设了关卡。


三是原材料采购困难。湖北省作为国内重要的造纸基地,在疫情爆发期间,处于完全隔绝状态,全国普遍造纸企业废纸原料不足,生产条件受限,进而也引发了纸张等原材料限供甚至停供等问题,加剧了市场紧缺状态,并造成了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据悉,瓦楞纸、牛卡纸在 2 月中旬,广东有厂家直接上调 500 元 / 吨,需求在第一季度恢复困难,短期内遭受供应链瓶颈,已开工的纸厂和包装印刷厂都不得不面临原料短缺的问题。这给广东印刷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


四是订单减少。印刷业是“经济晴雨表”,市场萧条,大环境不好,下游其他行业的需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了印刷行业,增添了印刷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而受影响时间与范围最大的,莫过于外贸印刷包装企业。一季度广东货物进出口放缓,进出口总额 下 降 11.8%, 出 口 下 降 了14.4%,进口下降了 7.8%。广东印刷业有大部分是做外贸的。这场疫情“中国打上半场,世界打下半场”,对于外贸人来说就是全场都打。2 月份,客户一直关心外贸企业好不好,生产受不受影响,能不能正常发货;3 月份,外贸企业一直问客户还好吗?订单还下吗?还能收货吗?“停工了,怕订单没法按期交货;复工了,怕员工不来;员工来了,怕订单不来;订单来了,怕原材料不来;货生产好了,怕海外客户不收货了。”这样的心声正道出了今年外贸印刷的窘困。


(二)疫情影响波及广东印刷业不同业务领域


疫情导致广东印刷业不同业务领域发展都有所放缓,而放缓的程度不尽相同。疫情期间,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过作用于不同的行业,传导到印刷行业各种领域,从而造成了差异性。


在出版物印刷领域,教材、教辅、期刊的需求保持基本稳定,而且疫情过后将有大量与战“疫”先进事迹有关的宣传读物出版,全年的业务销售仍有一定的保障空间,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因素有:数字媒体的替代效应继续发酵,图书线下发行渠道变窄,图书市场萧条,以及因疫情全球蔓延,国际精装图书订单丢失、业务量下滑。


在商务印刷领域,疫情对餐饮、旅游、会展、零售、航空等服务行业的打击严重,而服务这些领域的商业印刷企业和商业快印店也将遭遇生存危机。


在包装领域,短期内受到的影响有限,虽然有些下游行业受到大影响,但也出现了医药等其他行业的需求,长期也有快递行业的拉动。但如果涉及出口,不利因素会增加很多。


三、疫情下的广东印刷业反思应变 , 寻求机遇 , 提高自身免疫力


习近平总书记 3 月 29 日至 4 月 1 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疫情来势汹汹,不可避免地对我省印刷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越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行业的发展。广东省印刷业韧性强,回旋余地大。要稳住发展的基本面,就要认清危中的机,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一)在准确识变中寻找新增长点


这次疫情打击了大部分行业,但也催生了一些新的经济业态。印刷行业作为其他产业服务的中间环节,要善于发掘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领域,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2020 年第一季度,广东省 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 114.6%,邮政业务增长 12.7%,快递业务量增长 7.6%,限额以上单位线上销售增长 19.1%。3 月份,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增长11.2%,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增长 87.3%,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业增长 348.0%,这些能在疫情下仍然实现增长的领域,便是蕴藏着印刷企业当前以及以后发展的新机遇。


一是 3D 打印。3D 打印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目前主要集中在模型、模具制造和加工、配件制造及功能化成品制造等领域。高精度、专业级的3D 打印应用领域主要是汽车、航空、机械制造等,而其实在医疗器材、消费品、艺术设计、文创产品、个人电子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与潜力。


二是快递和物流领域。全国快递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物流包装、新型商品的包装需求量与日俱增,但废弃包装物已形成新的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印刷包装企业可以在可循环使用包装箱上加大技术研发,为早日实现环保服务产品产业化布局。


三是公共卫生产业及生态产品领域。这次疫情过后,公共卫生产业发展将提上重要日程。对公共卫生产业发展及生态产品的开发应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行业是为其他产业服务的中间环节,除了传统的内容印刷及包装印刷以外,用印刷技术、工艺手段及我们的装备制造力量去增量产业中寻求商机,应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


四是线上发展方向。这次疫情倒逼了很多业务在线上进行。而这一变化也为我国印刷行业线上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比如,在线上进行各种人才及其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在线上开展各种国际会议、国际展会、学术交流,以及商贸活动等。


(二)在科学应变中加快转型升级


这场疫情,让企业深刻感受到人工的局限性,无人化以及人工智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印刷在智能化与数字化已经有很好的发展的势头,这次疫情加速了企业对转型升级的思考。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是转型的重要方向。印刷智能化是印刷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集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智能化程度不高,则会出现劳动密集型工序多、员工技能依赖性高等问题,这在疫情期间对复工复产的制约无需赘言了。因此,印刷企业要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生产特点和发展现状,以标准化为基础,沿智能化发展路径制定规划,探索智能化建设的可行路径,提升企业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用工依赖和人员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数字化是升级的有力武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基于大数据的疫情防控数据信息系统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武器”。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应用广泛,可以及时追踪重点人群流动轨迹,为联防联控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但其实这种优点印刷行业也能具备。作为信息加工产业的印刷业,天然具备数字化基因,印刷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生产与印刷制造工艺有效融合,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印刷生产过程,构建信息双向驱动下的智能印刷车间。根据大数据分析预测、诊断和控制印刷生产过程,实现数据驱动下生产智能管控与决策,推动印刷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三)在主动求变中加强安全防护


“防患于未然”,这场疫情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安全思考。除了现金流预备充足的疫情启发外,未来贯穿印刷行业发展的,有两个“安全”需要引起行业的提前警惕与主动注意。


一是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印刷行业的重要话题。稍有不慎,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也会造成严重的生命消亡。在智能化与数字化的转型升级中,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开发适用于印刷行业的智慧消防体系。通过该体系主动发现险情、精准预警火情,实现及时感知、智能预判、快速反应。


二是网络安全。随着更多印刷企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不断前进,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也成为潜在的,大概率问题,一旦计算机等智能系统遭受虚拟数字化的程序或代码,蠕虫病毒、木马病毒和网页恶意代码入侵,将出现运行速度变慢、无故死机重启、丢失或损坏文件等现象,甚至造成机密泄露,损害企业生产和经营安全。因此,企业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必要的网络病毒防治技术培训,做好工业控制网络、企业网和互联网之间的安全防护,制定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防止失控,减少损失。


“先见者明,先行者立”。疫情带给了行业很多有益的思考,将这些思考转化为行动,才能更加从容应对未来复杂的问题,坚定长远发展的信心。■


原文刊载于《中国印刷》2020年第3期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往期精彩回顾

区域解读 | 田武英:见证历史  浴火重生——疫情后湖北印刷业共克时艰的思考

权威视点 | 刘晓凯:在化危为机中赢得印刷产业发展主动权

首发 | 《疫情影响和冲击下的中国印刷业》特刊

《绿色原辅材料产品目录(2020)》全新微信版即将上线 打造品牌“升级版”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关于修订《绿色原辅材料产品目录》的通知

最难一季报:印刷圈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大跌近4成。及苦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数据解读:2020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6.7%,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利润下降38.7%

数字印刷技术在智能化工厂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

来源:zgys1980 中国印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Q3MjQzMw==&mid=2656602579&idx=1&sn=a4cbdf942ed97649c3d09d2a13a0ad61&chksm=8b12f78dbc657e9ba07dfe030e5898a78f6eb426e38a84a867a7aa4dacbd094ea537d85e50cf#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 北京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