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栏目|如何把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全胜论?(上)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6-09

来源: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在“全胜论”这个问题中,给同学们讲两个问题:一是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这是中国一个传统的战略与策略。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胜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1.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 一个传统的战略与策略


     “不战而屈人之兵”或“不战而胜”,是中国历代兵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一直倡导并力争实现的、最理想的战略与策略,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斗争艺术,是我国军事思想、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现在世界各国的军事理论家们、战略家们正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最完美的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和运用。“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不战而胜”倡导的是非万不得已,一般不采取战争形式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最理想的办法是用非流血的手段与方法,达到战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在战场上以最小的代价换取全面性的最大胜利。这一思想就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全胜论”。

       不战而胜的全胜论思想,相传在黄帝时期的《阴经》已有所述,当时将不战而胜称为“阴经之法,夜行之道”。《周易》里也有不战而胜的思想,其中讲“古之聪明壑智神武而不杀”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六十八章》)里讲“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的论述,从战争角度来讲,就是要用非流血的手段、用谋略权术夺取天下与控制天下。《管子》把不战而胜看成是兵家与政治家最理想的斗争结果,并把不战而胜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作了各方面的阐述,它提出“至善不战,其次一之”,即最高明的战略是“不战”,其次是一战而胜。《六韬》这部古典军事名著多处谈到不战而胜的全胜思想,主张以谋为本,把战争消灭在发生之前,不交战而全胜,无杀伤而全师。它说:“全胜不斗,犬兵无创,与鬼神通”。《尉缭子》这部兵书也把“兵不接刃而天下亲”,“民不发轫,甲不出暴而威制天下”作为最完美的战略,“不战而胜”是别具一格的“威制天下”。他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军事谋略、军事力量等方面有绝对优势时,才能达到这种全胜目的。而战国时的纵横家主张的“不战而胜”是另一类型。他们主张通过外交上“合纵”“连横”的手段,取得兵不血刃而天下服的结果。

       总之,古代军事思想中的“不战而胜”的全胜论思想,历代兵家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将其深化。开始时有的运用这一思想,侧重于军事斗争,有的侧重于政治斗争,有的侧重于外交,有的侧重于经济,有的侧重于心战等等,但越到后来越重视多管齐下,强调各种手段综合运用,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钝而利可全”的全胜境界和目标。


2.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胜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不战而胜的战略策略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历代的兵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在实践中对它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发展,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起来,“不战而胜”的方法与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慑之以威,怀之以德——政治战。政治战的含义,主要是指自己首先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做好工作,“先为不可胜”,然后以强大的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为后盾,对敌国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软硬兼施,刚柔并举,以“不战”达到“战”的目的。如荀子讲“仁眇天下,义眇天下,威眇天下”,“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募而天下服”,这是典型的以政治方面的全面优势来达到全胜之目的。孔子也主张“亲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也是一种加强自己国家的政治建设,对他国人民进行怀柔,不动干戈,不用金鼓,这是以文夺心的战略策略,而且是一种“和平演变”的政治攻心战略。历史上有些学者把孔子、荀子这些思想单纯地理解为“以德服人”,说他们忽视军事实力的后盾作用,这是与孔子、荀子的本意是相悖的。其实他们讲“怀之以德”,是以“慑之以威”为前提的,非常重视文事武备不可偏废,强调的是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以威慑与怀柔两手齐施的政治战,强调两手都要有,都要硬。(2)欲取姑予,张机设陷——经济战。经济战是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为后盾,以经济扼杀为主要手段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其表现形式就是“欲取姑予,张机设陷”。中国历史上用经济战略降服敌国的最著名人物是春秋时期的管仲。他一方面非常善于运用平衡于供求,调节物价,控制物资,掌握流通等手段,发展国内生产,引导消费,使本国财政充足,国富兵强。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善于运用“欲将取之,先将予之;欲将弱之,先将强之”等阴谋权术,用饥饿战略降服邻国。例如鲁国曾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以织一种叫“绨”的布为辅的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国家。管仲想了个办法,他让齐桓公带头号召齐国人穿这种布,同时下令自己国家不生产这种布,因此鲁国人见有钱可赚,就放弃农业生产,大力搞起这种“外向型”经济来,一年多之后,管仲见鲁国人已陷入自己的圈套,就让齐桓公马上带领全国百姓不再穿鲁国这种布,并封锁关卡,同鲁国断绝往来,结果靠齐国粮食为生的鲁国老百姓顿时陷入全国性的饥荒之中。就这样又过了三年,鲁国因经济崩溃不得不归顺齐国。在当代社会中,一些大国也是通过种种经济政策来竭力达到控制弱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不管手段如何翻新,但都受益于这种“不战而胜”的经济战略思想。(3)伐敌之谋,以谋伐敌——谋略战。谋略战就是《孙子兵法》讲的“伐谋”,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敌方阴谋发动战争,我方针锋相对地揭露其阴谋,把对于妄图强加于我的战争消灭在爆发之前。二是指我用谋伐敌人,敌人有谋拒我,乃伐其谋,使敌人不得与我战;同时也包括了在战争中用“奇策妙算取胜于战”。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战国时郑国商人弦高犒劳秦军就是击破秦军偷袭计谋从而使秦军不战而退的一例。墨子和公输般之间“九攻九守”的较量,是墨子在战争前智破敌人战争准备计谋的一例。另外,象三国时司马文王对诸葛延的围而不打的寿春之战,敦淮对姜维的断其归路的牛头山之战,李自成在1642年对开封的围而不攻,坐困守敌,重点打援的开封之战等等,都是以己之谋伐敌之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著名战例。(4)折冲樽俎,决胜千里——外交战。外交战的含义,是指在战争爆发前与战争进行过程中,通过外交途径,利用国与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运用纵横捭阖、诡诈权谋的手段,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目的。中国古代运用外交手腕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著名事例不少。史书上颇负盛名的首推子贡(孔子的学生),当年子贡在得知齐要伐鲁的消息后就奔赴齐国,说服齐放弃伐鲁而伐吴;尔后他又奔赴吴国,劝说吴王放弃伐赵而先救鲁伐齐,尔后他又奔赴越国劝说越王勾践乘吴国前线兵力空虚时袭击吴;然后他又奔赴晋国,告诉晋国的国君,如果齐吴大战,齐败吴胜,那么吴王会趁机攻晋,结果是吴晋交兵,吴败,越国则乘机攻下吴国都城姑苏。史书上称“子贡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这是一个很生动的利用矛盾“不战而胜”的事例。另外战国时期苏秦、张仪等人的合纵连横,烛之武拆散秦晋联盟等等,也都是外交战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著名事例。实践证明,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里,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利用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通过外交战完全可以达到“全胜论”所主张的那种“不战而胜”的理想目的。(5)销魂摄魄,攻心夺志——攻心战。中国古代的军事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历史都十分重视社会意识形态,认为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如孔子讲民无廉耻不立;管子也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观点。基于这种思想认识,那么就可以以思想渗透为主要手段,通过改变敌国的意识形态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就是古时的“销魂摄魄,攻心夺志”的攻心战。古代攻心战的事例举不胜举。而管子的“九败”论论则从理论上对防敌对我“攻心”以期达到“不战而胜”给予了总结。其“九败”论,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废除军备论,抽象人性论,贪生怕死论,自私自利论,拉帮结派论,拜金主义论,享乐主义论,走后门论,溜须拍马论。管子认为,一个社会如果被这种理论占了上风,那么国家就非败不可。

      以上简要介绍了全胜论思想及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与途径。千百年来,“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我国古代兵家与政治家的一个传统战略,经过历代的总结与发展,内容十分丰富。古人讲“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胜”,实际上是“非不战也,文伐,柔武也”。这个命题揭示了全胜论思想,并不是“不战”,而是“文伐”“柔武”,即强调以强大国力为后盾,在思想上,物质上都做好了“用武”的前提条件下,强调以谋为本,争取以非战的形式去解决矛盾,或以尽量少流血的方式解决问题。全胜论就是这样一种战略思想与策略思想。

      可以说,“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论思想,在人类只要存在对抗性矛盾的情况下,将永葆其青春,永放其异彩,是一个既辩证、又科学的永恒命题。


本文作者:ClCC国防教育特邀专家 杨新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免费订阅


C2

如何加入学会

注册学会会员:

个人会员: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个人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在线进行支付宝缴纳会费。

单位会员:

关注学会微信: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2_china),回复“单位会员”获取入会申请表,按要求填写申请表即可,如有问题,可在公众号内进行留言。通过学会审核后方可缴纳会费。


长按下方学会二维码,关注学会微信



来源:c2_china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cwOTExMQ==&mid=2655595418&idx=5&sn=21f04de7439bcd022c37ac9fc3fd6540&chksm=8b9b8902bcec001470a45c69b812a7cd12590d9652440ed62b24dc9a3c2ccd651b4cdb136199#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三国 军事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战而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