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宗院士领衔科研专题:脑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6-17

来源:brainnews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患者比例逐渐升高,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民死亡的前几位因素。

Frontiers 通过邀请该领域内的专家作为客座主编,以组建前沿专刊的方式联合各领域专家,从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出发,共同探讨脑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为改善公共健康现况做出努力。同时客座主编团队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表达了看法。

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现

在过去的10几年中,对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上,但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来说,关于其治疗和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上仍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此外,近期许多研究发现并展示了一系列可以用于辅助脑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工具和生物学标志物,但这些工具和生物学标志物尚缺乏深入的探索挖掘其潜在价值,同时没有可靠的临床证据去证实其实用性。

脑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

自本世纪初提出精准医疗以来,个体化的诊疗计划被认为能有效地改善病人预后,并逐渐被医学界所重视。

目前关于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认为,血管壁的病理变化和内部的血流环境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发生和进展的两大主要因素。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和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的内在关联,有利于探索和开发新的疾病诊治辅助工具,寻找疾病临床表现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并在将来辅助临床医生针对病人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该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

脑管疾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到血管壁的病理变化和内部的血流环境,这些研究内容涉及到神经病学、统计学、蛋白组学、影像组学和生物力学等多学科在内,因此多学科合作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脑血管疾病涉及的危险因素往往复杂而多变,且诸多因素之间也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在大数据潮流的趋势下,人工智能会有效地帮助研究者解决实际问题,并为未来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诊疗模型。

综上,跨学科联合研究和人工智能会成为本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在这个趋势背景下,中国的科研人员应该积极打破研究壁垒,积极进行临床基础的沟通,努力推动学科之间的交叉,取各学科的“长”补自己的“短”,能真正做到“研有所用”。

关于前沿专刊

从探讨疾病的特点“研有所用”的两个角度出发,客座主编团队确认了该专刊的方向:

此专刊将在增加目前对脑血管疾病认识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为未来脑血管疾病领域的重大突破奠定基础。基于此,此专刊将主要探讨脑血管疾病的新病理生理学发现、新影像学和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新的治疗靶点,从影像组学和分子病理组学的角度集中回答脑血管疾病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一线临床医生和从事脑血管病的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来源:brainnews brainnews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ODEyOTE3OQ==&mid=2649573919&idx=4&sn=4510f3f1d7677fb7879abd0bc8e1e1fd&chksm=f2edacebc59a25fd734ec856076ab3ab0c2685bee1e0f58ff5c8fb98abdd043f454015632d64&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健康 神经外科 心血管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