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澜:改革评价体系 让科研人员坐得住“冷板凳”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6-17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wt_a32302020618143130_21e51e.jpg

专家简介

薛澜,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光明智库邀请5位不久前评出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讲述他们投身创新发展实践、矢志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和心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受邀发表见解。

wt_a52362020018143130_265849.jpg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无论是做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是发现科学新知还是推出创新产品,核心都在于人。创新引领发展,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尤其需要我们对创新的内在规律有更深的认识,需要营造更好的科研和创新生态环境,让研究人员和创新企业更好地发挥作用。

尽管创新生态的水平难以用具体的指标衡量,但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中国的创新生态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方面,国家、社会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空前提高,越来越支持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中国的创新资源越来越丰富,各个渠道的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尽管如此,提升中国创新生态水平,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说到底,创新是运用各种知识来创造价值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能在市场中实现。如果市场不成熟、不完善,将对创新造成不利影响。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形成了较大挑战。国际产业链面临调整,技术变革带来产业升级,很多旧产业若不能很快适应挑战,终将被淘汰。从国际来看,美国依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打压,而且不断出台新的措施,试图在科技领域“卡”我们的脖子。

可以说,中国的科技创新已经发展到了新阶段,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构建新的激励机制,营造更好的创新氛围,改变原来科研领域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基础研究,研究重大问题,破解关键难题。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经历了这些年的科技高速发展、拼命追赶,我国总体学术发表已经跟美国相当,但为什么在前沿科技领域同美国等科技创新大国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其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越是前沿原创的问题,研究的风险越高,但我们目前的激励机制和学术文化并不鼓励学者冒风险。如果一个学者投入好几年从事某项重大研究但没有明显的产出,他(她)的职称和晋升都会有问题了。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营造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让科研人员坐得住“冷板凳”,做更前沿更具挑战的基础研究,缩小在前沿科技领域与领先国家的差距,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来源:GlobalThinkTank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I0MjcyNQ==&mid=2652655745&idx=7&sn=5793aa37166b58411db4f76ed18354af&chksm=848cbacbb3fb33dd6f7ca5361ee00f4e3a978cae162bf0b64eb129c86cb738a5e50ff383c732#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技 研究 ccg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