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帕金森病!西南医科大学等处发表Nature封面文章重要成果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6-29

来源:生物通
这项研究利用腺相关病毒shRNA或反义寡核苷酸药物降低PTB水平,成功地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中脑,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有效地逆转了小鼠运动障碍的症状。

wt_a12302200629171126_ec78e8.jpg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s, P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2%以上,8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高达5%,全球发病率仅次于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 AD)。中国有占全球一半的近300万的PD患者,且每年新增超过10万例。PD在临床上的综合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徐缓、静止性震颤、行动僵化和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缺陷,同时还伴随有抑郁、痴呆、嗅觉障碍和睡眠失调等非运动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PD的核心病理特征在于中脑黑质区多巴胺(DA)神经元的特异性死亡,从而引起下游纹状体区域多巴胺分泌的严重缺乏,进而导致以运动障碍为主的多种症状。

6月25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以封面文章的形式重磅推出了题为“ Reversing a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in situ converted nigral neurons ”的文章,该研究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具有非常令人兴奋的转化潜力。西南医科大学作为合作单位,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的康新江研究员作为第二作者参与了该工作的研究。

目前PD的一线治疗方案以药物疗法、手术疗法为主,同时新兴的干细胞移植治疗也在一些国家积极开展临床试验。药物及手术疗法只能延缓疾病的进程或改善部分症状而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干细胞治疗方案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s)等面临整合难、免疫原性和致瘤性等方面的挑战。通过基因治疗的方式在中脑将胶质细胞原位转化为DA神经元从而弥补DA神经元的缺失成为当前帕金森病治疗更为理想和更具前景的方向。

在这一创新理念的驱动下,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付向东教授课题组通过敲除中脑黑质区(SNc)胶质细胞的RNA结合蛋白PTB,成功实现体内原位将胶质细胞转变为DA神经元,并且充分地验证了转分化诱导的DA神经元能够重建黑质-纹状体神经通路,纹状体多巴胺的分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有效逆转了PD小鼠的运动障碍症状。

特别是通过高灵敏度的碳纤维电极记录技术,在组织和活体水平上双重证明了黑质-纹状体通路的成功重建及转化的DA神经元投射到纹状体区神经末梢的DA释放能力。本项研究为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提供了富有前景的新思路,具有非常令人兴奋的转化潜力。

总体来说,这项研究利用腺相关病毒shRNA或反义寡核苷酸药物降低PTB水平,成功地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中脑,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有效地逆转了小鼠运动障碍的症状。无独有偶,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杨辉组在Cell杂志上也发表了相关论文,他们以CRISPR-CasRx系统介导了Ptbp1敲低,分别在小鼠视网膜和大脑纹状体里将胶质细胞转变为视神经节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进一步佐证了“减法”策略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Reversing a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in situ converted nigral neurons

来源:gh_c1fce5726992 生物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MwNjYyMg==&mid=2675535065&idx=2&sn=9d2485b2d334b051d8fac4eb6275c595&chksm=bc51c5488b264c5e3ea9db72c933d17be52136ad509c66087eb0d3c36b2cd25251f913be127d#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多巴胺 帕金森病 Nature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