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工作者之家
  • 科技资讯
  • 第一声‖四川省污染防治技术路径披露!“奇迹”需要环境科技支撑——“环保宣讲进高校”第一人姜晓亭走进四川大学

第一声‖四川省污染防治技术路径披露!“奇迹”需要环境科技支撑——“环保宣讲进高校”第一人姜晓亭走进四川大学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17-11-29

20171212120046_e4f33a.jpg

“环保宣讲进高校”第一人姜晓亭走进四川大学。(卢永洪 摄)

11月28日下午,“环保宣讲进高校”活动来到了第五站——四川大学。四川新闻网环保频道现场获悉,主讲嘉宾是作为“环保宣讲进高校”第一人的姜晓亭。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原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会长、四川省环境咨询委员会主任姜晓亭深入浅出、最接地气的宣讲,不时赢得与会师生的积极响应。今次宣讲题目是《环保重点和环保科技》。“我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奇迹,环境保护也要相应地创造出一个奇迹来匹配。”姜晓亭表示,为了更好地介绍环保科技,将把这部分内容上网发布,与大家仔细分享。

就此,四川新闻网环保频道记者追踪到姜晓亭先生,获取到有关内容。仔细看来,这篇题为《环境保护发展新形势下对环境科学和技术的需求》的报告共有四大方面十个要点。涵盖的四大方面为:(一)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需求;(二)水污染防治技术需求;(三)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需求;(四)生态保护技术需求。这是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站在环境科学技术的高度,构架环境保护强大的支撑,在“创造出一个奇迹”方面的具体努力。经授权,现在四川新闻网环保频道将相关内容全文发布如下:

 20171212120046_e75969.jpg

11月28日下午,“环保宣讲进高校”活动来到了第五站——四川大学。(卢永洪 摄制)

当代环境污染的发展、演变路线是与人类社会开发利用自然的深度、环境问题累积效应的作用、环境问题的区域化、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深入相关联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都带来了系列新的环境问题,当代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贯穿于社会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我省的环境问题在结构上已呈现两个趋势:一是复合型污染日益突出,大气中微颗粒污染与臭氧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水环境中COD和氨氮的有机污染与总磷和总氮的营养性污染相互作用、土壤中生态退化与重金属污染相互作用;二是环境污染的区域性特征显现,成都平原的大气污染、沱江流域的水污染都具有区域性连片和协同污染的特征。

环境污染的这些新特性及发展趋势,要求我们的环境污染防治要从单污染物、单介质、高浓度控制与局部地区防治向复合污染物、多介质、多途径防治和区域防治转变。由于环境污染的复合性、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污染的防治需立足于系统化的思想,实施全防全控的综合防治与差别化的环境管理相结合。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需求也将与此相适应,形成环境保护强大的支撑。

第一方面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需求

一是区域综合防治技术。由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环境问题的整体性以及大气环流造成区域内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给现行的环境管理模式带来的挑战。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需我们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为切入点,开展区域大气环境解析与联防联控综合技术开发,为此,我们在大气污染防治中提出“科技治霾行动 ”,省环境保护厅近些年注重加强与院校的合作、 科技治霾项目的研发, 陆续建成一批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以求完成精细化源排放清单调查,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及评估数值模拟精准化,以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确保区域环境安全,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污染途径全过程综合防治技术。目前,大气污染防治中挥发性有机污染防治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是形成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前体物,随着我国大气污染类型由煤烟型向复合型转变,大气VOCs已经成为城市和区域的一类重要污染物,对控制光化学污染、臭氧污染至关重要。对VOCs的污染防治,从国内外已有的经验来看,基于污染途径的全过程综合防治的“源头追踪”成效明显。“源头追踪”的指导思想:根据VOCs的物料流动过程,社会生产过程中VOCs的排放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环节(生产、储存和运输、以VOC为原料的生产、VOC的使用),每一环节包括众多行业,对每一环节、每一行业提出污染控制目标和技术路线。

三是污染源协同综合防治技术。城市大气环境中由煤烟型污染、机动车污染、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共同作用形成以细粒子/灰霾—臭氧为特征的大气复合污染。随着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对燃煤锅炉的污染防治也不断深化,上世纪,燃煤锅炉的污染防治,主要是针对除尘,控制烟色浓度和粉尘。进入21世纪以来,燃煤二氧化硫的排放造成的环境影响日益突出,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90%以上,于是在2002年,出台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在“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的总量主要是针对燃煤锅炉。进入“十二五”开始对氮氧化物实施总量控制,燃煤中氮氧化物贡献力量最大,火电厂在脱硫后,十二五开始脱硝将是国家氮氧化物控制的重点,于是,2010年国家出台了《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同时,近年来,汞污染控制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其潜在的风险巨大,国际社会已将大气中的汞污染控制作为高优化级别的控制对象,在大气汞排放量中燃煤电厂占到55%,因此,汞排放和污染控制战略与技术选择中,突出解决燃煤电厂的脱汞问题十分重要,而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单独的脱汞难度较大、经济代价较高,而脱氮时对脱汞有协同作用,因此,汞和氮氧化物的联合控制是燃煤电厂汞污染控制重要的技术路线。就燃煤锅炉这单一污染源而言,其污染防治集合了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的污染控制。低碳、超低排放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形成技术政策,那么在燃煤锅炉的污染防治方面将综合除尘—脱硫—脱氮—脱汞—固碳。

第二方面 水污染防治技术需求

一是流域的综合防治技术。从整体性和系统性考虑的流域环境综合管理是水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从以行政区域为主的水环境管理模式需向大尺度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式发展,按照流域的自然特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实行流域尺度的综合管理。水污染环境的综合防治,“十二五”以来,我省建立了10个流域、12个以市(州)为单位的水环境控制区、87个水环境控制单元的三级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流域层面重点从宏观尺度明确水污染防治重点和方向,协调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各行政边界防治工作;水环境控制区层面重点把握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格局,明确各区域主要生态功能和保护要求;控制单元重点落实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措施与工程目标。在这个综合管理系统中,需要河流环境—陆地环境综合系统防治技术、污染源治理—水生态完整性保护综合管理技术、流域水量—水质联合评估与调度技术、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容量优化配置技术,要实现这些技术集成,以支撑流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是农业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农业污染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农药化肥的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耕种措施的不完善以及其他大气和工业废弃污染物在农田的扩散等。污染物不仅危及某个“点”或“面”,而且通过时空的迁移、转化等过程,会产生新的污染,甚至形成循环污染链。污染防治技术不是一个简单的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研究过程控制技术促进农业污染防治仍是一个难题。

三是高效、低耗污水处理技术。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不同的处理规模开发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厂的能源化、资源化,污泥处置的系统化,是当前水污染防治的一个重点,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套设备的开发,一直是我省在环保科研的一个热点,就此,我省自主开发了一批先进的适应技术,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方面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需求

一是土壤环境的基础研究。全省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高土壤环境背景值、工矿业和农业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十二五期间,我们开展了第一次全省土壤污染普查,全省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28.7%,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22.6%、3.41%、1.59%和1.07%。土壤污染是典型的复合型污染,主要是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共存的土壤复合污染。从环境污染的迁移途径来看,土壤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的归宿地和受体,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的输入性污染与老的背景污染物并存、无机物—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污染—土壤生态功能退化并进的复杂局面,对于土壤污染要说清楚污染的来源、风险与危害,是一个我们将长期开展的科研攻关。

二是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我省局部区域土壤污染较重,攀西地区、成都平原区、川南地区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区域性污染隐患大,我省土壤污染的类型大体上有三类:农用地污染、工业污染场地、城镇工矿企业场地历史遗留污染。特别是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企业搬迁入园和破产倒闭等,全省各地遗留了大批工业企业场地,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高污染行业,遗留的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较大。为此,我省开展了土壤污染治理试点工作,在龙门山断裂带石亭江流域、川南土壤酸化区、川西南矿产富集区和盆周矿产富集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在德阳、泸州、凉山等市(州)开展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建设;在崇州、绵竹、古蔺、江安、船山、犍为、安州、蓬安等8个县(市、区)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在这些试点建设中,土壤修复的技术研发与集成,技术适应性的评价,是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的一个重点。

第四方面 生态保护技术需求

一是生态系统监控与评估技术。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今年4月,省政府通过了《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明确了森林、草原、湿地等6大自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8个方面20项具体指标(约束性指标15项、预期性指标5项),为此,建设与完善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与体系是我省生态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长时间尺度下的生态系统监测与定量评估是我省生态保护的一个科技目标。

二是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四川是一个多地震区域,近年来的每一次地震都伴随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都是在四川的生态敏感区和核心区,同时,由于我省处于长江上游地区自身的生态脆弱性,生态退化情况严重。退化与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是我省面临的一个生态保护重要课题,而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退化的生态机制、破坏生境的重建途径、恢复的生态目标、优化调控策略等等问题都是需要亟待深入研究的关键和核心问题。

 20171212120046_eae254.jpg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原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会长、四川省环境咨询委员会主任

姜晓亭深入浅出、最接地气的宣讲,不时赢得与会师生的积极响应。(卢永洪 摄)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cses.org:80/newsLocalMechDyna/2293.j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