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本轮疫情首位治愈患者出院!可能是这样“中招”的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6-30

来源:科普重庆


6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1例(广东4例,上海3例,四川3例,甘肃1例),本土病例8例(北京7例,上海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58人,重症病例比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191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830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6月2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428例(其中重症病例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469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531例,现有疑似病例7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6237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809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例(境外输入3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境外输入3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4例(境外输入3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9例(境外输入60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696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03例(出院1105例,死亡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6例(出院45例),台湾地区447例(出院435例,死亡7例)。




“第一波疫情过后,放松了警惕”


当问到“怎么就被感染”的细节时,首位治愈患者何先生说:“第一拨疫情过后,放松了警惕。到市场时,因为天气热,会时不时揪一下口罩透透气儿,可能就是这些小动作,让自己中了招。”


北京未来一周确诊病例或将清零

但绝不能松懈


吴尊友表示,北京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在后期发现的病例都来自于已在隔离观察控制当中的隔离者。新冠病毒最长潜伏期14天。单次进入新发地的人员在隔离期平均发病期在4天至13天。从时间判断,未来7天左右,北京疫情报告病例或将会清零。


北京何时能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对此,吴尊友表示,北京确诊病例首次清零以后,后面可能还会出现零星的病例,在零星病例的基础上再次出现清零以后,再过3周到4周,就能够判断这次疫情彻底地控制了。最终调整应急响应级别,还需要经过专家和多部门的综合分析才可以做决定。


全球现在还处在第一波疫情


就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10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近50万例,吴尊友指出,千万人口确诊说明人类面临新冠疫情的灾难。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目前还没有达到最高峰,未来一段时间还会上扬,全球现在还处在第一波疫情。


吴尊友称全球确诊1千万到2千万用时会更短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今晚在连线媒体时表示,全球确诊病例从1000万增长到2000万用时将会更短。转发警惕! 



疫苗不能提供终身免疫


吴尊友表示,疫苗可能不是万能的,或者说,疫苗不能提供终身免疫,这样说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目前为止,冠状病毒这一类病毒还没有研制成功的疫苗。

第二,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其他冠状病毒,人类感染后不能产生长期的免疫保护,保护效果通常在6个月到1年的时间。人类用疫苗预防传染病,基于自然感染后产生免疫力。所有疫苗仿照人体自然免疫,如果人类感染新冠病毒,不能产生长久免疫,指望疫苗产生长久免疫力的话,可能性比较小。


数据:每18秒就有1人死亡


路透社根据6月1日至27日的平均数据计算,每24小时就有超过4700人死于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疾病,也就是说,每1小时就有196人死亡,或者每18秒就有1人死亡。


▲当地时间6月15日,印度新德里,宴会厅被改造为临时医院。


三分之一美国人不愿接种新冠疫苗


近日,美流行病学家福奇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疫情出现反弹、多州病例激增,是因为一些州贸然重启经济及美国人忽视防疫措施。此外,他还表示,新冠病毒疫苗有效率可能为70%至75%。考虑到民调显示,三分之一美国人不愿接种新冠疫苗,福奇称美国很难通过疫苗控制住疫情。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新闻联播、北京日报、央视新闻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kpcqgf 科普重庆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OTEzNzUyNQ==&mid=2247488864&idx=1&sn=b39e67f7837ba0e3e371058051bd29e4&chksm=cf0852faf87fdbec4b7f343cdf24f903e4faa41b2d53d8c7db153b721ec4b8ed766a1c5c777f&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传染病 疫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