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会“四服务” |加强服务创新,助推科技工作者全职业发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7-08

中国科协组织全国学会综合能力评估考核工作,面向全国学会征集学会有关“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四个服务方向的工作创新实践典型案例414 则。经专家评审、社会评议、部门评价等方式筛选,按照四个方向共选编61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编印《全国学会“四服务”优秀案例汇编》,以供全国学会交流借鉴,共同推动学会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国家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本期小福团为大家带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案例

三年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局,坚持深化学会改革,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政治引领、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技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助推机械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茁壮成长。

案例1:“我与科协同成长”征文演讲比赛 

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科协成立60周年契机,学会党委承办了“我与科协同成长”征文演讲比赛。中国科协机关党委、科技社团党委负责同志及全国学会党组织的党员干部200余人参加了活动。本次比赛共收到来自32家学会81篇论文,其中11个学会的12名选手进入决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角逐,评委现场认真打分、评比,本次比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6名,8家学会获得优秀组织奖,41篇文章获得“我与科协同成长”优秀征文奖。此次活动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激励科协系统领导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创新举措,选手们赛出了风格和水平,展示了新时代科协人的形象和风采。

案例2:强基础 重实效 服务科技人员职业成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长期将人才培养作为学会的重要工作,建立了理事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工作总部统筹协调、北京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及各专业分会和省区市学会共同实施的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同时,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继续教育工作规划要点》《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每年组织各类培训活动近百次,参加培训的人数超过10000人次。201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获批成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人社厅发〔2018〕68 号)。

一是举办面向企业骨干技术人员的高级研修班。围绕我国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和国际机械工程科技发展热点,2018年举办了“智能制造课程师资培训”。培训班主要采取“知名专家授课+工程现场学习+学员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的方式,来自全国各地63所高校的130余位教师参加。

二是围绕新时期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素质、能力要求,面向一线技术人员,开发继续教育培训课程,采取专项培训、专题研修、函授及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每年通过机械工程师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以及参加学会专业分会组织的专题培训达2000余人次。

三是承接人社部、中国科协的重要培训任务。2019年,学会承办了科协对其所属学会、协会的继续教育工作者进行的研修培训,对提高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工作者的政策及工作水平起到积极推助作用。学会开展的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其范围不仅面向重点领域开办培训班,延伸到人才职业成长的全过程,形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师能力水平评价、继续教育等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人才培养。针对教育培训工作,专门制定了《技术讲座、培训工作控制程序》《继续教育工作控制程序》等一系列制度和配套实施细则,保证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未来学会将以建设好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契机,夯实基础、勇于创新,开创学会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案例3:搭建焊接创新平台 服务焊接青年科技人才成长 

建设制造强国是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一项重要战略。焊接行业作为制造业至关重要的一环,也同样面临着从焊接大国向焊接强国跨越的挑战。人才培养与焊接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又是焊接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为鼓励科技创新,挖掘人才,推动我国焊接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学会成立了焊接创新平台。平台成立以来,每年资助创新项目3-5项,每项资助额度5-15万元。2016-2018年,平台共资助创新项目12项,其中,2016年3项,资助总金额40万元;2017年5项,资助总金额70万元;2018年4项,资助总金额54.8万元。三年来,坚持持续改进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创新项目申报、评审、考核的规则。为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扶持,申请人的年龄限制从首届的不超过50周岁,调整为年龄不超过45周岁,职称不超过副高级。项目资助范围也从无明确规定到规定项目应紧密围绕焊接技术相关领域,有比较明显的新意和创造性,在项目执行期间可望获得国家/国际发明专利或原理样机。同时,平台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2016年-2019年,共组织焊接创新发展主题沙龙会3次,焊接创新平台发展研讨会2次。

案例4: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近年来,学会聚焦机械工程领域的高端、前沿技术,以互联网思维深化学术交流方式,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学术水平和质量,持续不断地创品牌,出精品。2018年,学会举办学术会议90多次,其中国际学术会议和活动12次,参加人数32000余人,交流论文4500多篇,编印论文集13册。会主办的36种科技期刊,年总印数约160多万册,刊载论文约11000篇。

一是持续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持续举办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等为代表的品牌学术会议。201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吸引了1100余名全国各地的机械科技工作者参加。各专业分会也充分根据各自专业领域特点持续不断地组织专题学术活动。例如,学会机器人分会举办的2018年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设置了4个大会主旨报告、12个大会主题报告、51个分论坛特邀报告,以及120份学术海报的成果展示,涵盖共融机器人、先进工业机器人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等学术方向。

二是打造综合活动平台。继续打造“集展览展示、技术交流、讲座、推广、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平台”。如2018年5月,学会和焊接分会等单位在东莞主办了第23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及配套学术活动。本届展览会参加厂商993家,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数额18423人,其中海外观众783人,来自65个国家地区,助推学会国际化发展。

三是培育学会品牌学术活动。2017年以来根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会议的目标,在评选标准中增加了国际影响力的评选指标和权重。2017、 2018年,表面工程分会、焊接分会、铸造分会、摩擦学分会、塑性工程分会、 生物制造工程分会、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山东机械工程学会等举办的学术活动被评为2017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和综合活动平台。

案例5:严守标准 客观公正 做好科技评价工作 

科技奖励、人才举荐、科技成果鉴定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会员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学会坚持严守标准、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注重评价规范、专家队伍、组织体系的建设,科技评价工作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在科技奖励方面,学会设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下设科技成就奖和青年科技成就奖两个专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表彰在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学会还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设立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表彰在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从申报情况看,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申报数量逐年递增,有效调动了会员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机械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在人才举荐方面,学会积极向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举荐优秀人才。从1994年到2017年,学会共推荐123名院士候选人,有效候选人64名,6名当选院士。2017年推荐5名院士候选人,有效候选人4名,1名当选院士。在专家选择上,充分考虑领域的多样性和专家的代表性,进一步加强和激发全学会系统的活力,为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科技成果鉴定方面,学会制定了科技成果鉴定管理办法,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申请项目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进行鉴定。2017年-2019年7月,由学会组织科技成果鉴定项目113项,其中,2017年36项,2018年43项,2019年34项。该项工作充分发挥了学会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和专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在鼓励和引导机械工程领域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意识、促进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推广,以及增强社会各界对机械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了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来源 | 改革服务处供稿

来源:中国科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cxMzMyMw==&mid=2247500747&idx=2&sn=297e669212c126a938bba743764da765&chksm=e8c6e10fdfb1681902ffea9a8d9ea7f340e0af3750a28c06df27323e2e49d68b8112fd81d0c0#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科技 机械工程 时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