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池探秘摸清厄尔尼诺“脾气”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7-14


wt_a42302020714003931_326c66.jpg

深海潜标布放现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供图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最大的暖水区域,其高海温促进了大气强烈的对流运动,是驱动热带大气环流的主要热源,也是东亚季风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发源地,被称为全球“气候心脏”。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凡团队完成“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热盐结构与变异的关键过程和气候效应”项目,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对西太平洋暖池的认识,而且阐明了暖池温盐变异引起的气候效应,据此发展出新型气候变化预报系统,显著提高了对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报能力。

该项目还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全球格点化海洋温盐资料集,初步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近日,该项目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海洋科学界10年来首获该奖项。

王凡团队成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元龙说,“我们先后组织了3次大规模调查,在西太平洋暖池投放两套深海测流潜标,实现对暖池核心的全深度观测,获取了温度、盐度和海流的同步连续资料。”

通过投放潜标、分析相应数据,王凡团队在暖池内部发现了新的水团,命名为“北太平洋热带次表层水”,发现了直径小于1000公里的丰富的中小尺度热盐结构,从而清晰完整地刻画出了西太平洋暖池的三维热盐结构,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对西太平洋暖池和气候变化的认识。

研究人员还揭示了暖池温盐变异的主要机理,并发现了暖池温盐变异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我国华南降水变化的重要影响,揭示了暖池的盐度变化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阐释了暖池海温异常增暖造成我国华南秋季严重干旱的机理,为科学预测和应对这些气候灾害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在2009年发生的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我国南方出现了严重秋季干旱和粮食减产现象。对此,经典厄尔尼诺理论无法解释。李元龙介绍,通过资料分析,团队发现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对太平洋增暖位置极为敏感,增暖位置越靠西越容易造成干旱。他们利用大气环流模式实验,最终阐释了暖池海温异常增暖造成我国华南秋季严重干旱的机理。“结果表明,暖池海温的增暖才是我国南方秋季干旱的主要原因。”

此外,研究人员根据对西太平洋暖池结构的认识、变异机理的把握,提出了新的历史数据订正方案,有效提高了暖池乃至全球海洋温盐资料的质量,在预报模式中加入了海洋盐度模块,发展出新型气候变化预报系统,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把有效预报时间提前到半年甚至更早。

目前,该预报系统已经进入常规化业务应用阶段,预报结果多次被国家海洋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部门采用。

来源:中国科学报

来源:中国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7/356449.sht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我国 厄尔尼诺 西太平洋 暖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