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的钙钛矿结构材料

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0-07-18

来源:ACS美国化学会

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作为一类多功能的材料平台,在具有实时成像要求的生物医学和材料化学应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如生物成像、癌症转移追踪与治疗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当中,由于主流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余辉在人体内难以被安全激活,大大限制了其应用。深红光–近红外光具有较高的组织穿透性,发展能够被低照度深红光-近红外光有效激活的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暨南大学(李风煜教授和孟建新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稀土基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Na0.5Gd0.5TiO3:Cr3+,该材料具有钙钛矿结构(图1a)。在低照度(~2.5 μW•mm-2)的深红光(~650 nm)充能后,该材料可实现比主流镓基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强100倍的余辉发光(~760 nm),发光来源于Cr3+ 2E→4A2跃迁(图1b)。通过实验与所构建的基质相对能级图(HRBE),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充能机理,即单光子充能过程。材料导带底(CBM)能级与Cr3+ 4T2激发态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导致Cr3+ 4T24A2跃迁,使得深红光–近红外光能更好地充能。TL积分强度与充能照度的关系曲线表明,Na0.5Gd0.5TiO3:Cr的充能过程为单光子过程。被低照度深红光-近红外光有效充能的特殊性质,使得处于体内的Na0.5Gd0.5TiO3:Cr的余辉能够被体外的深红-近红外光辐照有效激活,所需的辐照光照度明显低于激光对生物组织的安全暴露极限(650 nm,2.0×103 μW•mm-2),因此可以随时、安全地实现高灵敏、高信噪比体内成像,在长时间的监视追踪时完全不再受制于材料余辉时间的限制(图1c, d)。

wt_a82312020071802432_009a06.jpg

图1. a) Na0.5Gd0.5TiO3钙钛矿的结果与XRD谱图,b) 基质相对(HRBE)能级图, c) 重复充能后的余辉衰减曲线,d) 组织透过衰减成像。
该工作揭示了材料CBM能级与Cr3+ 4T2激发态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将显著影响深红光–近红外光的充能过程与充能效率,为发展新型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和发光机理提供了新启发。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上。

来源:gh_0320d0d498b4 ACS美国化学会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jgzMzI0Ng==&mid=2247500059&idx=4&sn=b05c39127f443a320945a6c2fc3d2841&chksm=e825fe2adf52773c4b909365ee53f73b01779055b1eeff2c194677eec1769675e64c8bf958ac&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余辉 红外光 生物成像

推荐资讯